是虎啸文化打造的数字营销周期性专栏,整合行业资源,通过多元活动展现前沿趋势,助力企业把握数字商业传播新机遇。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重构的当下,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革。
电动化浪潮颠覆传统动力格局,智能化竞争重塑用户体验边界,全球化进程则迫使本土品牌在技术、文化与商业规则的多重博弈中寻找生存坐标。
极氪科技集团CBO关海涛与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市场副总裁周亮的采访,恰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行业在“向上卷”“向外卷”双重压力下的突围逻辑,以及品牌在流量焦虑与价值坚守间的深层思考。
从宏观视角观察,中国汽车行业正呈现三大显著特征:
其一,市场竞争从单一的产品性能比拼,升级为“技术+生态+价值观”的立体竞争;
其二,出海战略从简单的贸易出口,进化为“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全球产业链整合”的深度布局;
其三,营销逻辑从短期流量收割,转向“品牌价值观共鸣+用户长期关系构建”的价值深耕。
两位汽车领域操盘手的洞察,不仅揭示了车企在变局中的战略选择,更勾勒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方法论路径。
内卷破局:
向上生长的价值竞争
01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有两个显著现象,即“向上卷”和“向外卷”。
“向上卷”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品类都在不断提升价值竞争。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续航和配置比拼,而是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创新、车内交互系统等核心价值层面展开角逐。
“向外卷”则是指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出海进程。过去,中国汽车出海主要处于产品简单出海的1.0阶段,满足当地法规和文化需求,将产品运到海外销售。如今,已步入2.0阶段,以汽车行业为例,不仅整车出海,技术也走向海外。
关海涛对行业“向上卷”的观察,直指中国汽车品牌正在经历的价值跃迁。
他指出,当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本质是从“制造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范式革命。以极氪为例,更是一场技术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策略的体现。在其成功背后,是品牌“快节奏”与“慢功夫”的完美结合。快节奏带来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而慢功夫则提升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了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正是这种独特的平衡力,让极氪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逆势超车,展现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在他看来,“向上卷”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竞争框架:“当硬件性能趋近同质化,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用户运营的深度、品牌价值观的独特性,就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变量。”这种竞争逻辑的转变,要求车企必须重新定义价值坐标系——不再局限于参数对比,而是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体验,构建技术、服务、文化的立体护城河。
周亮的思考耿聚焦当下营销行业的普遍性焦虑。在眼球经济盛行的时代,车企常面临“说狠话博眼球”与“守初心塑品牌”的抉择。他以沃尔沃“安全即豪华”的价值观为例,阐述品牌如何在流量浪潮中保持战略定力:“即使在需要制造话题的传播节点,我们也始终确保所有内容与'以人为中心的品牌哲学一致。”
汽车作为高卷入度消费品,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建立在长期价值共识之上。周亮强调:“短期流量可能带来一时声量,但唯有价值观的持续输出,才能让品牌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不可替代的情感联结。”
出海深潜:
技术生态的全球化破局
02
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坚持长期主义与品牌价值观至关重要。
面对海外市场的复杂生态,关海涛将出海进程划分为清晰的进化图谱:“1.0 时代是产品出海,解决有没有的问题;2.0时代是技术出海,要回答好不好的价值认同。”
以极氪的欧洲布局为例,品牌不仅在瑞典设立研发中心,聚焦智能驾驶算法的本地化研发,更通过与当地能源企业合作,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生态。这种“技术+生态”的双重输出,使中国品牌从单纯的产品提供者,转变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参与者与规则制定者。
在出海战略中,关海涛反复强调“尊重”的价值——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消费习惯、尊重法规体系。他以东南亚市场为例,指出不同国家对汽车能源形式的偏好差异:“在泰国,用户更关注燃油车的经济性;在新加坡,新能源政策推动电动车普及。品牌必须像水一样,适应不同市场的'容器形状。”
这种本地化思维,要求车企打破“国内经验复制”的惯性。极氪在进入中东市场时,针对当地高温环境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时在营销中融入阿拉伯文化元素,通过“本土化创新”实现品牌认知的自然融入。
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征服市场,而是成为市场的一部分。
品牌韧性:
长期主义如何穿越周期
03
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处于“传统范式解构”与“新秩序构建”的交汇点。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中国汽车品牌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以长期主义筑牢根基,终将在全球竞争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在讨论品牌建设时,周亮将“长期主义”定义为“价值观的持续一致性输出”。沃尔沃以“安全”为核心构建的营销体系,正是这种理念的典型实践:从创始人古斯塔夫·拉森提出的“车是由人来驾驶的,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指导原则必须是——安全”的初心,到如今通过“道路安全研讨会”等IP持续强化认知,品牌用96年时间将单一卖点升华为文化符号。
他强调,长期主义的本质是“反碎片化”。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品牌必须像灯塔一样,发出清晰、稳定的信号。当用户每次接触品牌时,都能感受到价值观的一致性,这种累积效应就会形成强大的心智护城河。沃尔沃的安全叙事,早已超越产品功能层面,演变为一种品牌信仰,这正是长期主义的终极价值。
周亮对营销效率的理解,跳出了短期ROI的框架:真正的效率,是把一次性流量转化为永久性用户资产。沃尔沃通过“Volvo Life”用户社区,将购车用户转化为品牌共建者——用户不仅参与产品反馈,更通过社区活动形成文化认同。这种从“交易关系”到“伙伴关系”的升级,使品牌获得穿越周期的韧性。
在他看来,汽车行业的长期主义需要构建三重护城河:技术护城河、文化护城河、用户护城河。当这三者形成协同效应,品牌就能在行业波动中保持战略定力,实现从规模增长到价值增长的跨越。
结 语
04
AI不是颠覆者,而是让营销回归本质的赋能者; 出海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价值体系的全球共振; 流量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品牌价值的显性化表达。 当我们梳理两位嘉宾的观点,会发现他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 在技术重构行业规则的时代,汽车营销的本质从未改变,它始终是对人性的洞察、对价值的坚守、对共生关系的构建。
这或许就是大变局时代的营销启示,真正的行业领军者,永远在技术浪潮中锚定价值坐标,在全球博弈中坚守品牌信仰,让每一次传播都成为产业进步的注脚,让每个营销决策都闪耀人性的光辉。
◎ 撰写/责编:刘照龙、排版:孙艳娜、主编:杨猛。
◎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 版权: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品牌官方,如有侵权,请联系啸啸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