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过,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襄城区三所学校迁建项目建设工程方案总平面图批前公示。分别是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荆州街小学、襄阳市第七中学

学校的迁建,引发各方关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对学区房的影响,同时也有对于未来襄城教育格局和城市发展产生思考。

01

根据相关消息,三所学校迁建具体内容如下: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迁建项目位于襄城区原305省道以东、戒毒所以南、规划龙头桥路以北。从位置来看,与麒麟中学一期项目一路之隔。附近有在售楼盘项目金楚智投·宸园。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1栋3层综合楼,2栋5层教学楼,1栋4层办公楼,1栋1层风雨操场,总建筑规模约1757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3599㎡、地下建筑面积约3977㎡)。建设单位为襄城区教育局。

荆州街小学迁建项目位于襄城区鱼梁坪大道以西、环城南路以北。项目附近聚集多个楼盘,如民发鑫龙·未央書院、国投·庞公府、冠通·水云墅等。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73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1971㎡,地下建筑面积约3768㎡。

襄阳市第七中学迁建项目位于襄城区庞公文化路以南、汉唐大道以东、常青路以西,由襄城区教育局投资建设。



该项目拟建一所小学18个班、中学21个班,可容纳1860人的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学校西侧为运动区,东侧为教学区,学校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东侧常青路,次出入口设置在南侧规划道路。总建筑面积约2515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0950㎡,地下建筑面积约4207㎡。

根据以往学区划片,三所学校划片范围主要是襄阳古城片区:



荆州街小学、第一实验小学大致划片范围,仅供参考



襄阳市第七中学大致划片范围,仅供参考

教育作为房地产相关配套中最受购房者关注的一项,学校的迁建对周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随着学校的迁建,未来学区划片势必会受到影响。古城片区的房产是否会“不值钱”呢?

02

其实,古城片区教育资源外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早在2019年,关于古城未来改造规划中, 相关部门就明确表示,古城改造,首当其冲就是要减少古城内的人口。根据《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实施方案》:

“襄阳市将投资141.5亿元,在古城启动新一轮的大规模人口外迁及维修改造工程,其中120亿元将疏解城内居民4.01万人。

与人口疏散同步的,是外迁古城内50多家党政事业单位;同时,疏散3所初中、2所小学、3所幼儿园,以及3家医院等。”

2020年,位于古城片区的百年名校襄阳四中搬迁至庞公片区

从2023年秋季起,同位于襄阳古城片区的襄阳市三十三中老校区停止招收新生,相关教学工作逐步迁移至市第十中学。

教育资源的外迁,是落实襄阳古城疏散、古城改造的重要举措。而古城改造是襄阳保护历史文化,创建襄阳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影响力的一项重点工程。

近年来围绕着古城改造工作推进,截至2024年底,襄阳已经完成襄阳市委党校、襄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襄阳日报社、襄阳市中心医院部分科室等32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搬迁腾退工作

在古城改造与保护利用上,襄阳决心坚定。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一

2025年,襄阳将以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为重点推动古城保护利用。坚持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理念,高水平推动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努力把襄阳古城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稳妥有序疏解非古城功能,坚定不移推进古城内行政事业单位外迁

襄阳古城片区将逐步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不仅实现古城风貌的重塑和区域价值的提升,也为襄阳的繁荣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从长远来说,未来古城人口减少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人口减少、教育外迁,古城片区学区房价值相应会减弱,未来片区的房产价值将不依赖于学区,而是依托古城片区土地的稀缺性。

但对于新区来说,荆州街小学、第七中学等老城区学校迁建至新兴片区,从资源聚集到均衡共享,也将进一步巩固新兴区域教育优势,吸引改善型购房者。

教育资源迁建实际上也是古城保护与新区崛起的双向赋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