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口援藏工作安排,工布江达县法院法官助理程欣,到我院坦洲法庭开展为期5个月的跟班学习。她的故事,是粤藏司法协作的生动注脚,更是新时代法治精神的温暖传递。

一起来看看她的工作日记吧!


我叫程欣,是一名来自西藏工布江达县法院的法官助理。时光如珠江潮水般奔涌向前,转眼间,我在坦洲法庭跟岗学习已满一月有余,此次跨越千里的学习机会于我而言弥足珍贵。

在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上,我深切感受到坦洲法庭“务实创新、公正高效”的工作作风。

理论学习与角色融入


▲初到坦洲法庭受到热情欢迎

初到坦洲法庭,我深刻体会到两地司法环境的差异。

工布江达县地处藏东南,案件类型以农牧民纠纷、传统民事矛盾为主,而坦洲镇作为中山市经济重镇,案件数量多、类型新、商事化特征显著。

此外,两地法院工作节奏、思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西藏侧重“和谐维稳”,广东强调“契约精神”,虽地域有别,但为民解纷的初心始终相通。

业务实践与经验对照

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初来时,我曾对该类案件的高发性与复杂性感到困惑,通过企业走访、旁听庭审及参与文书撰写,我逐渐理解了广东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密码”。

通过企业走访,能够精准面对面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企业合规经营,为基层经济秩序注入法治动能,同时能够快速响应企业司法需求,增强市场主体信息,打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体现了坦洲法庭法治先行、服务下沉的创新路径。


▲跟随法官们一起“送法进企业”

通过观摩庭审,我感受到法官在庭审节奏把控的严谨性。法官会通过焦点归纳引导双方围绕核心争议点举证质证,避免陷入无效辩论。这与西藏地区因当事人文化水平限制而采取的“反复释明”模式形成互补,让我深刻体会到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重的重要性。


▲认真旁听庭审

在撰写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判决书,查找类似案例时,我发现坦洲法庭的同事在处理此类纠纷,不仅关注合同条款的履行,更注重从业主与物业公司权责平衡的角度切入。例如,物业公司是否公示服务标准、业主是否实际享受服务等细节,均被纳入证据审查范围。这与西藏基层案件中“重调解、轻程序”的倾向形成对比。

我意识到,城市化进程中的法律纠纷更依赖证据链的完整性和法律适用的精准性,这对法官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处理文书工作及电话调解

经验反思与未来展望

一个月的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广东法院的先进性不仅源于经济基础,更在于“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对后续学习规划如下:1.学习调解方式:学习“背对背调解”“利益置换谈判”等技巧,补足高原法院调解方法单一的短板;2.钻研典型案例:重点钻研粤港澳典型案例,尤其是商品房买卖、劳动争议、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高发案件;3.推动经验转化:广东的先进经验需与西藏实际结合方能落地。例如将“繁简分流”机制改良为“牧区简案快审+城区繁案精审”模式。


▲接待来立案的群众


▲与经验丰富的同事们交流工作

在坦洲法庭的每一天,我都被各位同仁的专业精神与人文情怀所感染。在接下来的学习征程中,我将继续以“归零心态”精进本事,争取早日将“水乡经验”转化为“高原方案”,为工布江达县的群众带来更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导师感言与寄语:

坦洲法庭 法官石慧


▲法官石慧在办案工作

与程欣初次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白里透红、青春洋溢的甜美面庞。“确定是从西藏来的?”我心里嘀咕,这可与我想象中的“高原红”形成强烈反差!这水灵的清澈,明明是烟雨江南、呢喃水乡蕴藏的“邻家女孩”才有的特质嘛。

小姑娘性格温和、为人谦和、温文尔雅、与人为善,很爱笑,好相处,大家相谈甚欢,都很喜欢她,不久就熟络起来。才知道她本是湖南邵阳人,在西藏大学本科毕业后就考入工布江达县法院,这让人肃然起敬。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西藏与湖南两地相隔千里,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经济发展程度都存在不小差距。作为一个国家“双一流”“211”重点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家乡找个体面的工作应该不难,毅然放弃家乡的“舒适圈”,前往平均海拔3600米的西部高原工作,要克服气候、语言、环境、思乡等重重障碍与经受各种考验,这份勇气、果敢与赤诚,让人敬佩。

小姑娘很爱学习,培训课、旁听庭审、参加活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随身携带,密密麻麻记录着她的所感所知。

我们根据她的工作经验、业务基础、学习时间、接受适应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给她制定了一个培养计划。


▲导师指导工作

从立案、先行调解、送达等事务性工作开始,务求掌握整个司法程序的工作流程,然后是更高阶的实地调查、参与庭审、撰写文书等,难易适当、循序渐进,同时让她充分参与法庭的下村居、前端治理、普法宣传等各项活动,让她充分了解到法庭以人为本,立足区位优势,在“同心网”“粤港澳同心桥”解纷机制、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等工作中,设立的创新机制、特有的法治文化及打造的品牌特色。

从“世界屋脊到改革开放前沿”、从“传统农耕文化到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小姑娘也很勤勉,交代的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完成。

有一次我拿了两件较为简单的案件让她草拟文书,在告知相应的裁判要点以及参考模板后,我考虑到她经验不足、之前工作量的差异,特意给了她非常充足的时限,并叮嘱她不用太着急。没想到小姑娘一两天时间就撰写好了判决书,并且完成质量较高,判项计算数额也完全正确。

来法庭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小姑娘不但对程序性事务较为熟悉,一天出具十几份调解书、裁定书也不在话下。

我们开玩笑地说,按照这样的高质高效,回工布江达县法院大概率是“办案状元”了。


▲参加培训交流会

我们也从程欣这里学习到不少“高原办法”,工布江达县总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万人,其中藏族占92%,可谓是“地广人稀”。

她所在的县法院民商事案件年平均收案量为两百多件,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件都坚持“调解优先”、绣花针式的精细化办案,并通过“以保促调”“人民调解”“执行联动”“普法宣传”等多元解纷。

由于部分区域交通不畅,他们做实做深便民服务,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乡镇,在设置派出法庭的同时,通过驻村办案、巡回审判等方式解决偏远地区诉讼难题,法官及助理有时候为了调查取证或者上门调解,下沉基层,期间花费一两个星期已是家常便饭;在途好几天还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借住牧民帐篷的情况亦不鲜见,甚至有些法官是长期驻扎在村居,就地办公,不但肩负起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责,还以法治力量护航民族团结,助力社会稳定。这些都用实际行动真正诠释了“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院领导来法庭暖心慰问跟班学习近况

我在想,我院与工布江达县法院分处在祖国的南部与西部,距离虽远,但工布江达县法院以司法之力共筑民族团结与我院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共融共创发展,两者精神内核却是具有共通性的。

程欣作为此次跟班学习的干警,是两地双向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两地深化司法协作的践行者。她向我们传递西藏司法实践中的独特智慧,以后也将“广东经验”带回,为西部司法工作注入新动能。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奋斗不息立志推动西藏法治建设的青年干警的坚毅与担当。

未来可期!

壹法中山融媒体工作室

编辑:高欣悦

一审:吴娟欢

二审:丁向娜

三审:林 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