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酒是宜宾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宜宾市不断创新,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食安共治,全力护航“酒都食安”品牌,让宜宾人民吃得放心、安心、舒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深入田间地头
坚持源头严防
育秧中心集中育苗、旋耕机来回穿梭……前不久,记者探访宜宾市南溪区酿酒专用粮现代农业园区,随处可见种植户辛勤劳作的身影。
与种植户一同忙碌的,还有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他们忙着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当前监测中问题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和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大监管治理。
“酿酒专用粮基地是全市白酒产业链的上游源头。”南溪区食品安全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每一粒种子”的舌尖安全,全区建立了“三个管控”监督管理机制:源头管控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风险管控全面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级分类监管,执法管控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联合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指导当地农户种植适合传统酿造工艺所需的酿酒专用粮,共同奏响这片白酒酿区新一轮“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乐章。
深入流通渠道
坚持过程严管
又是一个周三打折日,市民江阿姨照常来到自家附近的绿源超市购物。这一次,生鲜食品电子价签上多出的溯源二维码引起了她的注意。在商场工作人员指导下,江阿姨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便跳出了“宜宾溯源大数据”的页面,溯源码、产地、责任人、联系电话、经营主体信息等一应信息都清晰显示在上面。“食品来源看得见,责任人也找得到,感觉买起来更放心了!”江阿姨笑着表示。
检查超市食品安全
宜宾市创新食用农产品风险顽疾溯源监管,推动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建立全省首个生鲜食用农产品流通追溯平台,整合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实现对食用农产品全流通周期的监控和追溯。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宜宾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宜宾,“买得安心、用得放心、吃得舒心”成为市民最真实的感受。而这背后是宜宾市市场监管局坚持过程严管,联合多部门打出的一套创新监管“组合拳”。
“去年我们完成近3万批次检测,相当于每天为80批食品做‘体检’。”从田间到餐桌,宜宾市建成覆盖19类食品的风险监测网络,6010批次食用农产品定量检测架起第一道防线,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3%。当食品抽检量攀升至4.5批次/千人,这张用数据编织的“防护网”越织越密。
对茶叶进行溯源调查
目前,宜宾市已全面建成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和规范农贸市场,构建起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
进社区进企业
坚持食安共治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作为一名包保干部,我坚持每季度对自己负责的餐饮店进行全面督导,并在节假日加强督导频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问题即发现即整改。”南溪区仙源街道副主任钟孟秋说道。
在南溪区的仙源街道,钟孟秋正与27位同事齐心守护105户包保主体的安全。与此同时,这些包保干部还承担着进社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和从业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的职责。
对学校食堂监督检查进行
近年来,宜宾市积极落实四级包保责任,覆盖21917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8支志愿队伍与1555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开展1612次食品安全宣传,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的农村区域,宜宾通过搭建共治框架、压实部门职责、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全覆盖宣传等方面入手,首创纵向到乡镇,横向到市级部门的农村食品安全“N+N”工作机制,形成了从上至下的农村集体聚餐指导和多部门联合监管的共治局面,实现农村集体聚餐事件报告100%、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100%、食品安全承诺责任书承诺100%。
在食品安全投诉维权领域,宜宾市积极将食品安全纳入《“宜美家园·共同创造”十大惠民行动》,全面统筹实现米面油、肉蛋奶、淀粉制品及膨化食品等日常生活食品检测监测全覆盖,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样品抽检覆盖率达100%。同时培育食品类放心消费单位2000家,并对每季度12345市民热线消费投诉量前50名的食品经营店、餐饮店,以及餐饮外卖商家、群众反映强烈的保健食品“会销”进行专项整治或重点监管。
随着机制进一步运行,宜宾市“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越来越浓。
全媒体记者 郭剑夫 王仕荣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李晓龙
终审 | 陈春晓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