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东“提款”连环计:沙特7400亿、卡塔尔2400亿后,阿联酋该掏多少才能保住F-35?
特朗普近日的中东“扫货”行程,堪称现实版《战争之王》——从沙特卷走1420亿美元军购加6000亿美元投资,转战卡塔尔又收割2435亿美元订单,连私人专机都升级成波音-787“空中宫殿”。这波操作让排在最后的阿联酋如坐针毡:沙特砸了7400亿,卡塔尔跟进2400亿,手握“距歼-35E一步之遥”筹码的阿联酋,究竟该掏多少才能在美国面前保住颜面?
卡塔尔:2400亿订单里的数字游戏
卡塔尔此次“凑单”堪称行为艺术:210架波音客机砸下960亿美元,8架MQ-9B无人机以创纪录的2.5亿美元单价成交,反无人机系统再添10亿。但细看这些订单,更像政治献金——2020年启动的MQ-9B谈判拖至拜登时代才落地,反无人机装备采购周期更久,落地可行性存疑。毕竟卡塔尔去年GDP仅2560亿美元,却要吞下相当于全年GDP的军购单,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戏码,实则是向美国递交的政治投名状。
阿联酋:被架在火上的军购困局
眼见沙特、卡塔尔接连“纳贡”,阿联酋的焦虑溢于言表。2019年特朗普特批的50架F-35A交易,本是其跻身中东军事强国的跳板,却因拜登政府附加的政治条件告吹。更讽刺的是,被拒的F-35A转头却出现在此次卡塔尔协议中——18架MQ-9B以单价1.65亿美元“打折”出售,较卡塔尔采购价缩水三分之一。这种区别对待,让阿联酋不得不另寻出路:160亿欧元采购80架“阵风”看似豪气,实则暴露其战略焦虑——既要应对伊朗威胁,又需平衡美欧关系,更得防范土耳其扩张。
歼-35E:中东军购市场的鲶鱼
当前局势最微妙处,在于中国战机的悄然入局。阿联酋已采购12架L-15教练机并握有36架优先采购权,歼-10CE频繁经停阿联酋转场埃及,更让外界嗅到不同寻常的信号。相比问题频发的F-35A,歼-35E若如期列装,其性价比与政治附加条件优势将极具吸引力。毕竟当美国将F-35A出售与“规范阿以关系”深度捆绑时,中国军工出口的“不附加政治条件”承诺,对饱受美国掣肘的海湾国家而言堪称清流。
美国困局:军火外交的边际效应递减
从沙特到卡塔尔,特朗普政府用“天价订单”维系中东影响力的策略正遭遇反噬:卡塔尔GDP仅沙特四分之一,却要承担相当于沙特军购三分之一的额度;阿联酋按GDP比例推算,潜在采购空间高达4000-5000亿美元。这种竭泽而渔的推销方式,折射出美国军事工业的焦虑——F-35生产线亟待新订单续命,波音军民业务双线承压,MQ-9B这类过时装备都能卖出天价,恰是创新乏力下的畸形产物。
这场军购盛宴终将落幕,但留下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当海湾国家开始用歼-35E作为谈判筹码,当阿联酋在“阵风”与歼-10CE间摇摆,美国惯用的“军火+政治”捆绑策略正在失效。或许正如中东谚语所言:“当骆驼知道自己的价格,主人就该担心了。”对于阿联酋而言,在掏出真金白银前,或许更该算清这笔账——究竟是继续当美国军火的“提款机”,还是押宝新兴力量换取战略主动权?答案,可能就藏在歼-35E的机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