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了连云港,走访了当地一家知名的托管机构,几个校区累计在校生超过千人,回来路上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托管和教培到底谁更符合市场需求?”
毫无疑问,小学阶段,托管更具刚需性,但是托管真的会取代教培吗?
未必。
但是,教培可能会逐渐托管化。
不讲理论,我只写走访的实际见闻。
中午抵达时已经12点多,唐老师的托管班学生已经全部吃完了饭,在教室里安排学习。
七八间教室满满当当塞着两三百学生。
大厅里摆放着十来张木质小床,这是给一年级小学生准备的,其他年级统一趴桌休息。
因为所有房间都满员,没有多余的位置。
有群友听说孩子们连个躺睡午休的地方都没有,还要12点到1点上1个多小时的课,都惊呆了。
江苏的教育如此之卷?
说实话,我也第一次见午托班大中午学一小时自习课,大部分托管顶多晚上帮忙看一下作业而已。
这里却中午还在集体学习,做题(做完老师统一批改、反馈)
还有一个是静心仪式,孩子们吃完饭后,为了调整情绪,让大家尽快安定下来,好静心学习,老师们会给每位学生头顶放一个杯子,让大家保持不动,跟着提示音。
刚开始肯定有做不好掉杯子的,掉了的就扣分,没掉的就加分,以此为激励,孩子们会越来越好,做到整个班级一个都不掉,全班迅速入定。
黑板上则写着规则:书写工整、坐姿端正、先易后难、全程止语!!
这又是一个争议点。
有人说好,有人说太糟糕,有人说自己也尝试过,失败了,孩子不喜欢。
但是,唐老师的托管班坚持下来,形成了校区文化。
另外一个就是孩子们的排队文化、纪律严明,规则清晰。
在晚饭点我看到的场景,是孩子们按照次序排成一排打餐,没有插队,没有打闹,整齐有序,一个小小的打餐空间,可以迅速高效提供几百人的打餐供应,而且是按照班级次序去领取,整个校区井然有序。
回来再看唐老师托管的办学理念,就在主背景上:教方法、养习惯、提动力。
随处可见的文化墙,贴着“好习惯之星”的颁奖合影,有坐姿小标兵,画画小能手,草稿纸使用之星,阅读小明星,书写大师、订正小达人等等。
无一不在凸显学生管理,给孩子们以自信和榜样。
所以,在唐老师下午的分享中,他重点谈到了托管班的几个管理维度:学生管理三部曲、教师管理三部曲,家校沟通三部曲。
通过一系列清晰明确的步骤方法,把学生、老师、服务落实到细节,然后用AI系统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学习力更强,作息规律,成绩也有提升,全校学生中,三好学生比例超过51%。
当地“三好学生”属于小学生校内评价中的最高奖项,相当于学习标兵,学霸了。
我想,这是唐老师托管之所以“一位难求”的关键。
中午1点40左右,孩子们一起返回学校,老师带着,从教室统一带出,还是排队前行,不吵不闹。
同行有一位校长说:他们的学生管理做的很细,每个托管老师所讲的话几乎都一样,这样每个班的进度情况能够保持一致。
好了,回到今天的话题。
托管和教培的关系。
托管更大程度上是以家长的刚性需求为中心,餐食、休息、学习、接送等等。
而教培更多的是围绕学习这个核心诉求。
简单来说,托管几乎是可以涵盖教培的,只是在课程深度和效率方面有所不及。
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新质托管、智慧托管概念跑出,托管有了AI学习产品的助力,有了伴学督学的植入,反而成了教培的加强版。
周一到周五同步辅导,周末半天的周清或培优。
从市场端来考虑,这个模型好像更贴近家长的实际诉求。
教培引以为傲的名师、授课、答疑解惑、培优,都有可能被托管拿去,➕起来。
形成高端托管的价值。
去年就在看了,常州的托管班请了本科生做负责人,提供个性化的优质的学习陪伴,竟然可以收到两三千每月,年均消耗两万+的客单价,颠覆了我们常规七八百每月的认知。
连云港这家的托管费也能达到全托2000每月,因为班容率极高(每个班级人数根据教室大小来定),托管老师人均月薪可以过万。
老师们又有周末一天半左右的休息,师资队伍也就更稳定。
根据我的观察,他们老师们的精神状态虽然累,但是精神状态还是极好的。
所以,一个明显的感受:
传统教培更倾向于做初高中学生的补习培优;托管学生则集中在小学阶段,然后逐步往上移。
我见有地方的培训班已经开启了小学或初中晚托的业务,作为引流,50元的体验包,体验后,转为自己的正价班。
所以,无论是传统教培,还是转型的AI自习室,还是托管的几种业态(高中低),大家最后的逻辑殊途同归。
谁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核心诉求,并且,更智能、更规范、更实惠,更省心,则可能在下一个竞争周期中胜出。
当我们楼下的美术班开始去幼儿园门口接送孩子来上课;当郑州的某些体培机构老师开始在自媒体平台公开征求入户陪练;当托管机构不断通过系统、管理提高托管价值蚕食教培的市场份额;传统教培是否还能坚守阵地,只补学习不做其他?
值得思考。
而我所看到教培托管化的最大难点是:
人岗匹配。
正如三年群里王老师说的:不干托管,省心一半。
教培牛师是不屑于接送学生、分饭打餐这类细碎工作的,而未来随着竞争加剧,会不会逼迫教培逐渐开展起来此类业务,寻找更匹配的职员。
形成一个:生活阿姨、上课老师、智能系统三位一体的托管新业态呢。
也未可知。
这就是走访完连云港这家托管班后的一点总结,回来后还拉了个群,很多人想去实地考察下,看看这家托管机构到底怎么做的。
平台上大家有想去的,私我即可,他们有校区开放日可以接待大家。
后台私信我备注:托管,进群。
作者简介:八月哥,教培江湖主笔,写过80w+爆文,跑过3个马拉松,不抽烟、女儿奴,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