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再度出现大反转,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伊朗,突然公开对特朗普服软



5月15日,阿里・沙姆哈尼在 NBC 专访中表示,伊朗承诺永远不制造核武器,并销毁所有高浓缩铀库存,只为换取美国的一个承诺



阿里・沙姆哈尼

伊朗为何会选择“自废武功”换取一个承诺,特朗普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段?



从“核协议”到“极限施压”

伊朗这次给出的价码,低到了让人惊讶,永久放弃核武制造,这是过去他们无论如何不肯松口的核心底线。



销毁高丰度浓缩铀,更是直接砍掉了他们最靠近武器级材料的那部分库存,再搭上全程的国际监督,等于把自己的核项目彻底透明化、可验证化。

所有这些,都只为了一个目标,换来美国及其盟友全面、持久地解除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这些制裁卡住了伊朗的石油出口、金融往来,让外汇收入断流,物价飞涨,民众生活异常艰难,对伊朗来说,这是一场“割肉”换“续命”的交易。



阿里・沙姆哈尼

这对卷土重来的特朗普,简直太对了胃口,他一直看不上奥巴马那份伊核协议,觉得烂透了,于是大笔一挥撕毁协议。

使出“零石油出口”之类的狠招,现在伊朗好像被逼到了墙角,愿意回来谈,还给出了更低的价钱,这正是特朗普乐见的,通过极端的经济压力,迫使对手不得不低头,然后自己再以优势地位去谈一个他认为更好的协议。



他最近访问沙特时还撂下狠话,说什么要让伊朗经济彻底崩溃,这更像是为了还没开始的谈判,提前加码施压,稳固自己的筹码。

当美伊似乎要靠近时,最坐立不安的,恐怕是以色列,长期以来,以色列把伊朗拥有哪怕一点点核能力都看作是事关生死存亡的直接威胁。



他们的态度铁得不能再铁,绝不接受伊朗有或接近有核武器,连民用领域搞出高丰度浓缩铀都不能忍。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倾向于用军事威慑甚至直接动手来确保这个目标,为此甚至不惜跟美国在策略上闹别扭。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现在看着美国好像又要走回“协议路线”,即使特朗普说要搞个比过去更严的协议,以色列还是会疑神疑鬼,生怕任何形式的妥协都会埋下未来隐患。这种深层的战略焦虑,肯定会在美以关系里投下阴影,考验着这对盟友到底有多牢靠。

从更大的范围看,伊朗核协议的潜在变局,也会深刻影响其他国家,俄罗斯作为伊核协议的原始参与者和中东的重要玩家,肯定对伊朗的每一步都了如指掌,他们媒体的报道本身就可能带着某种信号。



对伊朗而言,若制裁解除,其石油出口有望在半年内恢复至 200 万桶 / 日,每月带来 30 亿美元收入,这将为其重建地区影响力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 “平衡外交”,伊朗可深化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如联合生产无人机,同时拓展与中国的 400 亿美元全面合作计划,构建 “反制裁同盟”。



根据协议,其核设施将接受 IAEA “史上最严格监督”,包括安装 24 小时摄像头、允许突击检查等,这种 “去核化” 进程不仅涉及技术细节,更触及伊朗作为伊斯兰文明核心国家的尊严。

哈梅内伊在声明中特意强调 “伊朗若想造核武器,早就可以行动”,试图通过 “道德制高点” 叙事缓解国内压力。



但伊朗并未彻底放弃核能力,其境内仍保留 2000 余台 IR-6 型离心机,这些先进设备可快速提升铀浓缩效率。

协议文本中,“永不制造核武器” 的承诺未写入宪法或国际条约,仅以政府声明形式存在,,这种 “战略模糊” 既避免彻底激怒美国,又为未来博弈保留了筹码,以空间换时间,通过经济复苏增强综合国力,为后续谈判争取更大话语权。



结语

这场 “断臂求生” 的交易,看似是向美国低头,实则是以技术让步换取战略生存空间,毕竟地缘政治的聚光灯从一个地方挪开,必然会照向另一个。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澎湃新闻---2025.05.15:《伊朗愿承诺永不制造核武器,换取美解除制裁》
原文刊登于财联社---2025.05.15:《特朗普称接近与伊朗达成核协议 国际油价暴跌逾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