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菲律宾中期选举计票尚未结束,前总统杜特尔特却已从海牙监狱“遥控”赢下达沃市长之位,而他的女儿、副总统莎拉正面临弹劾审判。
这场被称作“政治王朝生死战”的选举,为何让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如坐针毡?当杜特尔特家族卷土重来,曾疯狂炒作南海议题的小马科斯,会否调转枪口向中国示好?
监狱里的选票奇迹
5月12日选举夜,达沃市40.5万张选票将杜特尔特第六次送上家乡市长宝座,得票率超80%。这位因“禁毒战争”被国际刑事法院羁押的前总统,通过律师团队在监狱里指挥竞选,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着他早年治理达沃的影像——铁腕扫黑、修建医院、整顿交通。
这些画面让选民忘记了他身上的“反人类罪”指控,只记得“20年前这里连白天都有人被绑架”。
更让小马科斯心惊的是,杜特尔特家族在参议院改选中拿下5席,加上原有盟友,足以阻止弹劾莎拉的投票通过,这位副总统被控“密谋刺杀总统”,一旦定罪将终身禁入政坛,但选举结果让她重燃2028年问鼎总统的希望。
马科斯家族内部甚至出现“叛变”——总统亲姐伊梅倒戈支持杜特尔特阵营,公开指责弟弟“配合国际法庭逮捕老杜是卖国”。
小马科斯的“三重败局”
这场选举暴露了小马科斯执政根基的脆弱。他承诺的“20比索一公斤大米”沦为笑柄,实际米价飙升至80比索,通胀率高达12%,青年失业率37%。
民众用选票给出答案:仅16%关注南海议题,76%更在乎“面包和电费”,就连他力推的参议员候选人也惨败,狂热反华的托伦蒂诺得票垫底,而杜特尔特家族支持的候选人横扫地方。
外交层面的挫败更为致命,小马科斯允许美军新增4个军事基地、派船强闯仁爱礁,试图用南海争议转移矛盾,却让菲律宾沦为“亚太火药桶”。
如今杜特尔特势力在参议院崛起,前外长洛钦等务实派重获话语权,他们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连《马尼拉时报》都承认:“跟着美国对抗中国,换来的只有失业和停电。”
中国的“静默博弈”
中菲关系的转折早已埋下伏笔,3月杜特尔特被捕当天,中国外交部表态“反对干涉他国内政”;5月选举期间,中国企业悄然启动达沃市智能灌溉系统建设,巴西玉米订单直供菲律宾市场。这种“不站队却给实惠”的策略,与杜特尔特时期的中菲合作模式如出一辙。
小马科斯并非不懂变通。选举结果公布后,其亲信突然改口称“愿推动中菲油气合作”,并暗示将重启杜特尔特时期搁置的《南海行为准则》谈判。
这种180度转弯背后,是菲律宾商界精英的集体施压——中企承建的棉兰老岛铁路即将通车,而美国承诺的50亿美元基建贷款至今未到账。
生存逻辑碾压政治表演
当小马科斯在总统府翻阅选举报告时,达沃港口正卸载来自中国的变压器,而莎拉的竞选团队已起草“面包优先于子弹”的2028年施政纲领。
这场较量揭示的真相残酷而直白:在电价飙升、农田龟裂的菲律宾,反华口号填不饱肚子,美军基地修不起学校。
正如国内专家所言:“杜特尔特的逆袭不是因为他亲华,而是小马科斯忘了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此刻,马尼拉街头既有抗议美国干涉的标语,也有要求中国加大投资的请愿书——菲律宾民众用选票告诉世界:谁能带来工作与电价稳定,谁就是值得押注的盟友,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