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1995年我第一次去日本,跟着老板去考察和寻求合作的,结果第一站就遇到一个特别讨厌的日本小老头儿。

对方是家设计公司,社长50多岁吧,长的跟山本五十六似的,神情举止都透露出一种优越感,反正一看就不太舒服。

开始聊的还行,但当他得知我们是第一次来日本的时候,突然指着楼下正在干活的工人说:这都是我们日本人,月薪30万日元以上,折合4000美元,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翻译说这句话时,我都怀疑他翻错了。什么意思?就算是你们有钱,但装叉也没必要这么直接吧?

我们老板也懵逼了呗,愣了半天才敷衍了两句,无非是员工努力工资高一类的,客套话而已。

五十六很失望,就好像我们辜负了他的苦心似的。之后的交谈就别别扭扭的了,双方都不爱说话,没几分钟我们就走了。

出来后我们还问了中间人,是个华侨,说这老日本是怎么个意思啊?太过分了吧?

华侨也迷糊,说他也理解不了,之前这小老头儿挺好的,也不知怎么今天这态度了。

之后我们就回国了,好多年过去再去日本时见到这中间人,我又聊起了当年的事儿。这华侨说他后来还真打听了,但得到的结果挺别扭的,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简单说吧,那个五十六是因为听到我们第一次来日本,让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去美国时的心态。本来以为我们第一次到日本的心态应该是一样的,但我们却没什么反应,所以他才挺失望的。

按华侨的说法,那个五十六是40年代生人,也就是偷袭珍珠港后美日战争时出生的。所以从小就经历了贫穷饥饿和对战争的恐惧,而且还有对美国人的痛恨。但后来日本战败了,美国人成了太上皇,他们对美国又崇拜的不行,认为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科技,都领先了日本至少100年。

大概50年代末的时候,这个五十六被送到美国留学,结果到了美国之后他破防了。在他心目中,所有美国人都应该是天神一般的存在,但到了才知道,美国原来也有底层工人,还是白人,这首先就让他挺意外的。

但紧接着他又得知,即便是美国的底层工人,月薪也动辄2/300美元。而当时的日本呢,即便是高薪的公务员也不过是1万日元左右,折合美元才30多块,也就是两国收入有10倍以上的差距。

所以这五十六在当年非常的想不通,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有钱,同样都是地球人,同样都是底层打工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只能说明美国实在是太强大了。

于是这第一次去美国的经历就在五十六的心里扎了根儿,那在听说我们是第一次来日本的中国人,这老小子想起当年他去美国的心态了,所以才说出了那句话。

在他看来,当时的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日元兑美元汇率都从最早的360升值到80了,这就是日本强大的标志。如果以美元计价,那日本人的平均收入已经远远超过美国了,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至少是经济强国。

而同时期的中国呢,他听说平均工资才500人民币,折合60多美元吧(并轨之后长期保持8.3)。也就是说,如果以美元计价,那同时期日本人的收入是中国的至少大几十倍,比当年的美日差距大多了。

那既然有如此差距,第一次来日本的中国人在得知之后,受到的震撼必定比他当年去美国还要强烈。这就是五十六当年的设想。但是我们却没什么太大反应,所以让他很失望。

听完这华侨的解释之后我也挺无语的,敢情是这么个心态啊,让我别扭了好几年。但我觉得这也体现了日本的国民性吧,挺拧巴的。

今天是又见到了这位华侨,又聊起当年事,也不知这位五十六先生的心态平和了没有?毕竟日本工资在30多年里基本没增长,还是平均30多万日元一个月。而兑美元汇率却跌到快150了,几乎是当年的一半,2000多美元吧。

可中国的收入却增加了好几倍,反正北京的平均工资是1000多美元了,日本顶多是北京的两倍了吧,这五十六也不知会是什么心态了?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