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朝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不得从事海上经商,导致许多明朝的南方人成为倭寇。
明朝真倭还是以日本人为主,武艺相对强点,武器精良。
在日本政局动荡和海盗活跃的背景下,倭寇活动达到高峰。
假倭以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为主,混编有明朝南方人、朝鲜人和其他东亚民族。
嘉靖二年(1523年)宁波之乱后,明朝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此减轻倭寇威胁。
嘉靖倭乱始于1552年四月的浙江沿海,泉州、漳州的海盗勾结日本人在舟山和象山登陆后,盘据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地烧杀抢掠。
原文赏析:
又倭寇纵横,东南糜烂,方中之势,浸以昃矣。
史略:明初,并海郡县,屡被倭患。洪武十七年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道,自山东至江南北、浙东西以及闽岭,皆筑城置戍,控扼要害。二十年复命江夏侯周德兴筑城于福建滨海诸处, 自是虽间有倭警,旋即退散。嘉靖二年,倭党互争贡,遂起衅相攻,杀掠宁波,以至绍兴。自是浸淫至两浙、江、淮、闽、广之境,纵横出没,所至屠掠一空。至四十四年余患始息。残破郡邑,殆以百计。东南素称富庶,至是为之衰耗。
【译文】此外,明朝中期,倭寇在沿海地区肆意横行,使东南地区遭受严重破坏,明朝的国势逐渐衰落。
《史略》记载:明朝初期,沿海的郡县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命令信国公汤和巡视海道,从山东到江南北、浙东西以及闽岭,都修筑城池并设置守备,以控制要害之地。
洪武二十年(1387年),又命令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地区修筑城池。
从此,虽然偶尔还有倭寇的警报,但很快就消退了。
嘉靖二年(1523年),倭寇之间因争夺贡品而互相攻击,他们在宁波、绍兴等地进行杀戮和掠夺。
之后,倭寇的侵扰范围逐渐扩大到两浙、江、淮、闽、广等地,他们纵横出没,所到之处都屠杀抢掠一空。
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倭患才逐渐平息。
这些被倭寇破坏的郡邑几乎数以百计。
东南地区向来富饶,但因此变得衰微。
是时版图,为直隶二,承宣布政使司十三:
京师, 南京, 山东, 山西, 陜西, 河南, 浙江, 江西, 湖广, 四川,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译文】当时的明朝版图包括2个直隶和13个承宣布政使司:
京师、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夏氏曰:「国朝疆理天下,轻重本末,犁然备举。夫建都燕京,则不得不重山、陜。山、陜天下之项背,而京师之头目也。山、陜有事,其应之也,当甚于救焚拯溺,一或不备,而祸不可挽矣。必也选将训兵,兴屯广牧,常畜其有余之力,则天下虽有大故,而根本可以无患。辽东局处一隅,依山阻海,虽逼在肘腋,而御得其道,可画疆守而阻关固也。山东、河南、江南、湖广,其天下之腰膂乎?江、浙、川、广、福建、云、贵,其天下之四肢乎?夫不知天下之全势,而言创言守,两无当也。十五州之形胜具在,何不一揆其措置之理乎?」
【译文】夏氏(作者本人)评论道:“明朝在治理天下时,充分考虑了各地的轻重缓急和本末关系,条理分明。
选择燕京作为都城,就不得不重视山西和陕西的地位。山西和陕西是国家的脊梁,而京师则是其头脑。
如果山西和陕西发生问题,对其的应对应当比救火和救人还要紧迫。
如果不做好准备,那么祸害将无法挽回。
因此,必须选拔将领、训练士兵、发展屯田和畜牧业,并经常保持充足的力量。
这样,即使天下发生大的变故,国家的根本也不会受到威胁。
辽东地处偏远,依山傍海,虽然逼近边境,但如果防御得当,仍然可以划定疆界,并依靠关隘固守。
山东、河南、江南、湖广等地是国家的腰部和背部,而江、浙、川、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则是国家的四肢。
如果不了解天下的整体形势,而只是空谈创建或防守,那么两方面都不会得当。
现在十五个州的地理形势都很明显,为什么不统一考虑它们的部署和治理策略呢?”
端倪解析:
明朝中期时,日本正处于战乱时期,大量人民失业,许多人选择成为海盗。
日本各势力对财力的需求加剧,进一步推动了海盗活动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军事力量的严重削弱,为倭寇侵略提供了客观条件。
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导致“官市不开,私市不止”,引发了“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的走私狂潮。
明朝为了应对倭寇,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多个卫所,建立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明朝也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前往沿海地区,对倭寇进行了多次剿灭行动。
例如,明朝在1548年派军进攻浙江舟山双屿岛,大海商许栋兄弟逃亡,而许栋的部下王直收揽余众,转上日本。
1553年,明朝再次派军进攻浯屿走马溪,再次取得大胜,将前后俘获的李光头等96人处斩。
明朝也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与日本政府交涉,要求其限制倭寇的活动。明朝也鼓励沿海居民组织自卫队,自行保卫家园。
以及明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倭寇的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夏氏强调了山陕地区在全国的重要性,认为其是天下的"项背"和京师的"头目"。他主张在山陕地区选将训兵,兴屯广牧,以备不时之需。
他还提到了辽东的地理位置,虽然处于边陲,但如果能够有效防守,也可以保证国家的安全。
此外,他还强调了山东、河南、江南、湖广等地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地方是天下的"腰膂",而江浙、川、广、福建、云、贵等地则是天下的"四肢"。
他认为,只有全面了解天下的地理形势,才能有效地进行防守。
这是一种全局观的战略思考,体现了其深厚的地理知识和战略眼光。
总的来说,这段话的观点独到,论述深入,是一段高质量的历史地理战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