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天气温度变高,雨水也多了起来,而家里的枇杷树,这个时候也已经快成熟了,很多已经开始变黄。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孩子就一直嚷嚷着要吃枇杷,当时爬到树上给她摘枇杷,差点摔下来。
家里的这棵枇杷树,少说也有十多年了,每年摘枇杷吃,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家里人要种几棵枇杷,就因为它口感好吗?如果这样的话,为啥不去种樱桃之类的呢?这个也很好吃啊?后来,爷爷告诉我,比起其它水果,枇杷价值可大了去了,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更是要种上一棵。
正所谓“一树枇杷五味药”,那么枇杷到底有啥功效和禁忌呢?而且这里提醒大家,4类人最好别吃。
枇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水果,而且黄黄的颜色,倒象足了我们提到的炎黄子孙,这种果子很是特别,大部分的果子都是秋天成熟,它反其道而行之,在初夏的时候,就已经成熟,尤其是端午前后,便迎来最佳的品赏期。
而且这种果子,也最讨人喜欢,它挂在枝头一串串的,看着就感觉大丰收,而且还寓意着多子多孙,在南方地方也最为常见。
枇杷到底有啥功效和禁忌呢?
在传统医学当中,枇杷的作用可不容小觑,它有益肺、健脾、润肠、养肤、护肝的食疗作用,而且在这个时候吃上一些还能起到解暑祛湿的一个功效。
老辈人一提枇杷,总会和我普及一番,说枇杷全身是宝,药食两用,其味甘、酸,偏凉,无毒,入脾肺肝三经,润肺、和胃、降逆、止咳。甚至在《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日华子本草》等典籍当中,都有关于它的一个记载。
也就说,吃了枇杷之后,不仅可以止咳,还能消食、通便以及帮助解郁等,事实上,这种说法,还不够全面。
之所以说“一树枇杷五味药”是因为,不仅仅是枇杷的果实有药用价值,正棵的枇杷树都不能小觑,从根到花、叶、果,每一个部分,都有其药用价值。
枇杷叶,四季常绿,叶面宽大,其味苦、性平,入肺经,质地轻浮,是清肺、降肺逆、止咳的“黄金叶”,可化痰止咳、降火下气。
枇杷果,果肉味甘、酸、偏寒,入肺胃二经,生吃能生津,化解春燥和上火问题。
枇杷核,晒干后也是一味中药,味苦、辛、性微温,入肝、脾、肺经,可散肝热、疏肝风、化水肿、止咳痰。
枇杷花,其味甘、苦、偏凉,入肺经,晒干后入药,可化痰止咳、利尿消肿,适用于咳痰中带血之症,又叫“止咳花”。
枇杷根,其味苦、性平,入肺肝二经,鲜用或炮制入药均可,治虚劳干咳、乳汁稀少、风湿痹痛等问题。
也就是说枇杷,它事实上,不管是果子叶子还是花亦或者根,都有着很好的食疗作用,尤其是叶子,营养价值甚至是不输枇杷果的。
不过枇杷虽然好,有4类人,最好是不要去吃。
第一类,已经感冒的人,枇杷果糖分也比较高,吃了容易加重病情。
第二类,脾虚便溏者,吃枇杷会引起脾胃不适,枇杷属于寒凉之物,会加重腹泻。
第三类,糖尿病患者,这个果糖成分很高,吃了之后,很容易导致血糖的一个快速升高。
第四类,孕妇,枇杷比较的寒凉,怀孕吃可能引起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是引起身体不适。
一树枇杷5味药,可是一点不夸张,而且它的食疗价值,远比想象当中的要大很多,所以家里有小孩的,可以种上一棵枇杷,平时咳嗽之类的,也可以用它入药,另外这个时候当水果吃,也能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