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玉波)“项目启动前,‘多维画像’服务工作人员上门发放‘多维画像’表,上面清晰标注了实施项目的审批环节、审批部门联系电话及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内蒙古通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亚楠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提升改造的审批流程,我们原本毫无头绪。”该公司经营的通达商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和火车站附近,建于1988年,是当地及周边旗县小商品集散地。历经近40年的更迭,商场的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据悉,给建设项目进行精准的“多维画像”服务,是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加快推进“六个行动”之助企行动而推行的一大举措。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聚焦企业在办理审批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呼和浩特市计划实施的417个工程类项目开展了“项目多维画像”活动,通过“搭建服务载体、进行精准画像、寄送告知信函、配备项目管家、组建帮办服务群、制作审批知识视频”六项举措,助力企业项目快审批早落地。
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第四发电有限公司前期负责人王浩然说:“以前,我们这种能源类企业,审批流程繁琐。自从项目管家主动联系我们并提供画像服务后,整个流程十分清晰,极大节约了我们的时间成本。”
为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由呼和浩特市、旗县区两级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部门牵头,为每个工程建设类项目配备1名项目管家。项目管家将《高效审批一封信》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通过信函调研和需求征集,精准了解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类型、建设内容、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企业诉求,并协调审批专员进行跟进。针对跨部门难题,采取“管家吹哨、部门联动、市区协作、一企一策”机制,合力解决审批过程中的堵点、卡点,加速项目开工进程。
同时,呼和浩特市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帮办服务”微信群,集成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等16个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在线值守,采取简单问题“线上咨询、热线解答”,复杂问题“集中研究、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为梳理出的417个工程项目中的213个项目精准画像。
据悉,下一步,呼和浩特将继续锚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以审批服务的“加速度”催生重点项目建设的“新热度”,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