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马俊 刘扬 刘璇尊】近年爆发的俄乌冲突等证明,无处不在的廉价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上最需要警惕的威胁之一,但针对它们的防御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在15日开幕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军博会”)上,《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参展企业们拿出了针对未来战场的无人机攻防新手段。
种类繁多的无人机是本届北京军博会上的重头展品,除了相对传统的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和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FPV)外,还展出了多种新概念无人机。不久前央视公布的我国一款新型无人机被称为“会飞的保温杯”,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环球时报》记者在这次北京军博会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无人机。例如“蜂鸟”共轴无人机就是由单兵携带的新型装备,它体积比“会飞的保温杯”更大,携带载荷的能力更强,飞行时间也更长。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其标准起飞重量10公斤,可以携带3公斤载荷,续航时间达24分钟,能够根据需要搭载60毫米或82毫米炮弹执行攻击任务。
“蜂鸟”共轴无人机采用可折叠设计,能够快速组装或拆卸。
现场工作人员展示了“蜂鸟”共轴无人机的快速组装模式,它采用可折叠设计,分为旋翼和电机、电池舱和载荷三部分,可以轻松地组装或拆卸,一名士兵可以携带4到5架这种无人机。有意思的是,它还具备弹簧刀式集束发射能力,形成强大的集束炮兵打击战术。当然,这种无人机也可以在工业巡检和室内巡检等民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会现场引起《环球时报》记者兴趣的还有仿翼科技公司展出的多种仿生扑翼无人机。尽管俄乌冲突中,小型无人机被形容为“无处不在”,但它们在空中的外形特征和旋桨高速转动时的噪音很容易暴露行踪。相比之下,仿生扑翼无人机能够像鸟一样扑动翅膀飞行,在空中飞行时与真鸟非常相似,地面人员很难察觉。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它们的机身采用塑胶等轻巧的材质制成,具备多次重复使用的能力。
北京军博会展出的喜鹊仿生无人机可以在飞行中回传现场画面。
工作人员介绍称,这些无人机外形设计模仿不同鸟类,具备自主飞行和路线规划能力,可以执行战场侦察等任务。其中最小的喜鹊仿生无人机重量只有数十克,手抛就能发射,可以在空中像鸟那样扑翼飞行数十分钟,“鸟头”下方设有一个小巧的摄像头,能够根据地面遥控人员的指令,拍摄地面影像并实时回传。而旁边还有体积更大的海鸥仿生无人机,它能携带更大的载荷,续航时间也更长,可以搭载云台,保证拍摄图像的清晰度。此外,该系列无人机中还包括更大的山鹰和白头鹰仿生无人机,它们能够携带更清晰的图像采集设备。白头鹰仿生无人机的重量约3公斤,翼展超过2米,飞行高度可达几百米,能在6-8公里范围内执行任务。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此前猜测,中国研制的仿生扑翼无人机可以携带微型弹头执行自杀任务,“即使只携带非常小的炸药量,仍然可以对藏在掩体后面的个人产生足够的杀伤效果”。
工作人员还透露,这些仿生扑翼无人机的机身外形设计可以根据需求定制,以符合不同地区的鸟类分布,例如在白鸽出没的区域伪装为白鸽,在海边伪装为海鸥,从而更好地隐蔽行踪。
如果说这些新型无人机代表了未来战场上的“攻”,那么展会上针对无人机的防御新思路,则称得上是在“防”上下足了功夫。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美国海军与胡塞武装的红海攻防战,为了击落价值几千美元的廉价无人机,防御方被迫动用价值数十万美元甚至更贵的防空导弹,即便拦截成功,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为此各国都在考虑如何发展更低成本的无人机防御方案。就现有技术而言,激光或高能微波武器尽管拦截成本相对低,但相关设备复杂庞大,很难大规模普及;传统的无线电干扰或欺骗模式,则在新出现的光纤制导无人机面前失去了效果。
这次北京军博会上展出的K-25超轻遥控武器站,提供了一种更简单快捷的方法。它可以安装在固定的三脚架或小型无人车辆/有人车辆上,通过搭载的自动步枪对远距离的地面或空中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现场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这种遥控武器站集成了智能火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自动捕获、跟踪和瞄准,同时具备自主决策等能力,它搭载的5.8毫米自动步枪对于200米距离的小型无人机三发连射,具备90%的“3中1”命中率;对于400米处的直立人员目标单发命中率超过90%。现代战场上无人机“无孔不入”,为了降低人员伤亡,这种遥控武器站还采用有线或无线远程遥控实现指挥,从而避免地面人员直接暴露在无人机的攻击视野内。这种相对廉价的反无人机武器,有利于野战环境下快速部署,还可以实现多部遥控武器站组网配合,在反无人机探测系统的指挥下组成严密的火力网。
此外,当前战场上常用的微小型无人机属于典型的“低慢小”目标,常规雷达搜索时容易受到地面杂波干扰,影响探测效果,无线电探测时针对静默无人机和光纤无人机也没法探测,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探测手段。
“明眸”全景视频雷达能够像昆虫复眼那样实现超大视场覆盖。
在本次展会上,北京观曜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一种类似复眼的光学对空探测装置,作为雷达和无线电反无人机的有效补充。这种代号“明眸”的全景视频雷达属于主动式超大视场智能监测设备,以“广域目标监测”为核心,周边6个面再加上顶部,一共配备了18个光学摄像头,组成类似昆虫复眼的结构,通过多焦段组合实现穹顶式(半球的覆盖范围)超大视场覆盖,既可远距离精准捕捉细节,又能兼顾全景无死角监测。据介绍它对小型无人机(30厘米×45厘米)的最大识别距离为1.5公里,扫描周期缩短至4秒,大幅提升实时响应效率,并可以快速生成完整全景画面,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准确识别其中的无人机,为相应的反无人机装置提供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