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其实是很矛盾,也很奇怪的。
对外人,那是无比尊重、奉承、讨好;对家里人,那是无比暴怒、生气、厌恶。
对外人,那是各种退让、忍受、宽容;对家里人,那是各种权衡、计较、算计。
对外人,那是赞赏有加、喜欢、接纳;对家里人,那是屡屡贬低、看扁、无感。
这就是典型的“将最坏的一面,都留给了自己的亲人”。
喜欢抬高外人,而贬低家里人的,往往都是这四类怪人。
一、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人。
父母,都特别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子女,都特别喜欢“别人家的父母”;
夫妻,都特别喜欢“别人家的伴侣”。
这种喜欢“别人家的XX”,就反映了一种心理: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你是乖孩子,但你的父母已经得到了,所以他们不会珍惜你,而是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你是好丈夫/好妻子,但你的另一半已经得到了,所以他们不会珍惜你,而是喜欢别人家的另一半。
哪怕你做得再好,他们也不会认同,因为他们早已陷入到“亲人没有外人好”的扭曲思维逻辑当中。
典型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家都是局内人。
二、骨子里边“喜新厌旧”的人。
接触过一个案例。
一位妻子抱怨,她为了丈夫辛苦多年,但是,丈夫对她没有好态度。
有一次,夫妻俩外出旅行。一位美女服务员,给丈夫递了一瓶水,丈夫就赞扬有加,认为这美女很不错。
坐在一旁的妻子很生气,我为你付出多年,难道还比不过别人递给你一瓶水?
屏幕前的你(不论男女),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肯定有过。原因很简单,人性是“喜新厌旧”的。跟你相处的时间久了,就会厌恶你。而对于不认识的外人,就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这些期待,未必是真心的,但一定是“新鲜感”带来的。
就跟吃饭一样,连续吃牛肉饭一个月,就会感觉反胃,而对于白菜饭很感兴趣。难道说,大白菜比牛肉更值钱?不见得吧。
三、吃苦多年,从而“诸多幻想”的人。
如果你是丈夫,肯定听过妻子抱怨,当初如果嫁给XXX,就不用跟你受苦了。
如果你是妻子,肯定听过丈夫抱怨,当初如果娶了XXX,就不用整天对着你这个黄脸婆了。
理性来分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就是“苦中幻想”的心理。
一个人受苦、受委屈多年,那他就会抱怨,推卸责任,认为这都是身边人的错。从而幻想,如果一开始选择XX,或许就会幸福了。
殊不知,这都是一厢情愿。正如某位名人所说,你不论嫁给谁,娶了谁,最终都是会抱怨的。这就是人性。
当初娶了初恋,婚后一样会抱怨,初恋哪都不好。当初娶了第二春,婚后一样会抱怨,这第二春哪都不好。
人啊,总是有诸多的幻想。而这些幻想,都是对于现实的否定。
说得直白一点,这就是人性的缺陷。
四、陷入到“踢猫效应”当中的人。
有一个心理学概念,踢猫效应。
一位中年人被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找儿子发脾气。儿子不服气,就踢了小猫一脚。小猫跑到了马路上,货车司机为了避开小猫,而酿成了悲剧。
踢猫效应指的是,消极的情绪,总是从高层次往低层次传递。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辛苦工作的丈夫回到家,看到妻子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就会特别生气,甚至于破口大骂,认为妻子就是懒鬼。
这就等于,将自己在外边所受的气,都发泄到妻子的身上,不问缘由。
不仅男人如此,就连女人也是如此。因为“踢猫效应”的情绪,不会因为男女,而有任何的改变。
也许,不是因为身边人不爱你,只是因为他陷入到“情绪化”的漩涡当中而已。
至于如何相处,谁都给不出标准的答案。毕竟,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