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媒体突然曝出"边境冲突中缴获完整霹雳-15导弹残骸"的消息,声称该导弹核心组件完好无损,可能造成关键技术外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社交媒体上霹雳15技术泄露的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百万。



作为中国第四代空空导弹的代表作,霹雳-15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超200公里,曾多次在珠海航展亮相却从未公开展示全貌。军事评论员指出:"这类导弹涉及精密制导、抗干扰等数十项专利技术,即使获得实体也需要逆向工程破解,绝非短期内能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军工体系早已建立多重防护机制。某军工企业工程师透露:"关键芯片采用国产化封装,软件系统带有动态加密程序,就像给导弹装了'数字指纹锁'。"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科罗琴科也认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战场回收本就罕见,完整获取核心技术部件的概率堪比中彩票。"



回顾近年国际案例,2011年美军F-117隐身战机被击落后,塞尔维亚曾试图研究其隐身涂层技术,最终仅得出表层涂料配方的粗略结论。此次事件中,印度军方尚未公布任何实质性证据,更多被视为民族主义情绪下的舆论操作。中方一贯重视军事装备安全防护,有关猜测毫无根据。"




印媒这般叫嚷,实在是夸大其词、自欺欺人。先不说导弹残骸是否完整,即便真有所谓“完好导弹”,其核心技术也不是印度能轻易破解的。一来,霹雳15技术复杂,需完备工业体系支撑,印度在这方面短板明显;二来,中国早已“研发一代、自用一代、外贸一代”,后续型号技术更先进,就算有技术泄露风险,也掀不起风浪。




当前,全球军工领域的核心技术竞争已进入"算法博弈"时代。正如航天科技集团专家所言:"与其关注个别装备的得失,不如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毕竟真正的'撒手锏'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