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农历四月十八,老辈人都说这天能断夏旱涝。“四月十八湿了老鸹毛,五月六月水滔滔”,雨大预示后俩月雨水不少。“四月十八晴,旱到六月尽”,晴天的话夏天怕是要抗旱了。



“晒破砖”“乌云翻”“滴一点”,不同天象对应不同年景,老辈经验挺讲究。可农谚有地域局限,现代气象预测更科学,咱得把俩结合着看。

气象中心说,今年6 - 8月极端天气多,旱涝两头都得防。

东部降水“北多南少”,东北、华北等地雨水偏多2 - 5成。

新疆中北部、华南北部这些地儿,降水偏少2 - 5成,要防阶段性干旱。气温方面也不省心,大部地区比常年偏高,华北华东等地更热。



咱农民最关心的,还是田里的收成能不能扛住天公脸色。

雨多的地儿怕涝,得提前挖沟排水,别让庄稼泡了根。雨少的地儿愁旱,灌溉设备趁早检查,别等渴坏了苗才着急。

有人问,老祖宗的农谚还准不准?

现在科技发达了,但经验也有参考性。



就像“立夏在月尾,六月桑拿天”,今年立夏在农历四月初八,和老话有点对得上。

气象上看,副热带高压提前北抬,确实可能让高温来得早、持续久。加上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夏天的天气,多少有点“不按常理出牌”。从历史数据看,2020年类似情况,夏季气温就创了新高,咱得心里有数。

农业部门已经有动作,南方推广耐高温稻种,北方提醒防干热风。

这些措施能减轻灾害,但天气这事儿,谁也不敢打包票,得多留个心眼。咱普通老百姓,种地的多关注天气预报,该准备的提前准备。城里的乡亲也别大意,高温天注意防暑,家里老人孩子更得照顾好。



现在的问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能不能及时排涝?干旱的地方,水源够不够用?

这些都关系到秋粮收成,关系到咱一年的辛苦能不能有个好回报。不管是信老谚还是信科学,关键是提前行动,别等灾害来了才被动。

“人定胜天”说得好,但前提是咱得把准备做在前面,对吧?今年夏天是涝是旱,现在看有趋势,但具体还得看老天爷脸色。咱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预测,把该防的防住,该备的备好。

天气这事儿,总有不确定性,但多知道点信息,心里就多份把握。您那儿今天下雨了吗?



对今年夏天的天气,您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咱一起聊聊种地的那些事儿。

最后提醒,气象预测是参考,具体还得看实时预报,提前防范最要紧。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天气以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为准,祝您今年有个好收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