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又贡献「魔幻发言」——在艾奥瓦州竞选集会上宣称「中国抄袭F-22设计」,还煞有介事地说「正在研发双引擎F-55,比F-35更先进」。这番「嘴炮军工」逗笑了全球军迷,毕竟当中国歼-20已列装5个航空旅时,美国F-55还停留在「总统演讲稿」里。





一、F-55的「PPT魔幻秀」:双引擎噱头掩盖技术焦虑

特朗普口中的「F-55」槽点满满:

概念偷换术:所谓「双引擎更先进」,实则暴露F-35的单发缺陷——因单发设计导致超音速巡航时机身过热,被戏称为「塑料闪电」。而歼-20采用双发+全动垂尾,2018年就实现1.8马赫超巡,比F-35快40%。

研发时间线错乱:洛马公司官网显示,美军下一代战机NGAD(六代机)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首飞预计2030年。特朗普说的「F-55」大概率是NGAD的「嘴炮化名」,却被军事专家戳穿:「连风洞模型都没造出来,就敢说中国抄袭?」

引擎「祖宗论」破产:特朗普吹嘘「中国仿造F-22引擎」,但歼-20早已换装国产涡扇-15(WS-15),推力18.5吨,推重比10.8,远超F-22的F119-PW-100(推力15.6吨,推重比10.2)。更打脸的是,中国已测试变循环引擎(六代机核心技术),而美国通用电气的XA-100仍在实验室里。





二、中国航空「去美国化」时间表:从逆向仿制到全面领跑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化进程堪称「逆袭教科书」:

歼-20的「中国芯」:2011年首飞时用俄制AL-31F,2017年换装涡扇-10C(推力14吨),2023年量产WS-15,实现「心脏病」根治。总师杨伟曾霸气回应「抄袭论」:「我们的升力体边条翼布局,F-22想抄都抄不来。」

脉动生产线的「中国速度」:成飞两条歼-20生产线开足马力,年产能超40架,总装备量突破200架(含试训机型)。而美国F-22生产线早在2011年关闭,重启需耗资300亿美元,且零部件供应链已崩溃。

六代机的「中国赛道」:2024年珠海航展,中国展示六代机全尺寸模型,具备激光武器、无人机母舰、高超音速打击等功能。美国《国家利益》承认:「中国六代机可能比美国早5年服役。」



三、特朗普「抄袭论」的三重醉翁之意

看似荒谬的言论,实则藏着政治算计:

1. 军工复合体的「续命符」:洛马、雷神等企业急需新订单,特朗普借「中国威胁」向国会索要军费——2026财年国防预算已增至9800亿美元,其中1200亿用于「下一代战机研发」。

2. 转移国内矛盾:美国海军3个月摔4架F/A-18,杜鲁门号航母超期部署酿事故,特朗普用「外部威胁」掩盖美军装备老化、训练不足的真相。

3. 科技霸权的「遮羞布」:中国在量子计算、电磁炮、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领先,特朗普只能靠「抄袭论」维系「美国科技无敌」的神话,却暴露其对中国科技突围的恐慌。



四、军迷辣评:当PPT战机遇上「实战王者」

对比扎心:美国F-35项目超支4000亿美元,故障清单长达873项;中国歼-20成本仅为F-22的60%,且实现「研发-试飞-量产」全流程自主。

历史轮回:20世纪50年代,美国诬蔑中国「抄袭米格-21」,结果成飞搞出歼-7「魔改」;90年代抹黑「歼-10仿造幻影2000」,如今歼-10C已装上矢量发动机;现在又炒「F-22抄袭论」,只能说「美国的嘴,骗人的鬼」。

未来已来:中国电科集团透露,歼-20已具备「忠诚僚机」作战能力,可指挥6-8架攻击-11无人机协同突防。而美国「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因预算被砍,可能推迟至2035年落地。



结语:从「抄袭指控」到「技术仰望」,中国航空的逆袭逻辑

当特朗普还在靠「抄袭论」给自己打气时,中国航空人正在做更硬核的事——在成都,歼-20的第500架量产机即将下线;在沈阳,FC-31舰载型已完成电磁弹射测试;在西安,轰-20的轮廓正从图纸走向厂房。正如歼-20首飞试飞员李刚所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来不是某型外国战机的影子。」

你觉得特朗普的「F-55神话」能成真吗?评论区聊聊你对中美航空博弈的「神预判」。

(注:文中装备数据源自网络公开信息、美国《航空周刊》及简氏防务周刊,研发进度参考洛马公司财报及珠海航展披露内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