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阳5月15日电 (陈洁泉)5月15日,贵州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贵州省级要主抓肉牛、茶叶、辣椒、中药材、食用菌、刺梨、油茶、竹等优势产业,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今年以来,贵州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建设“5+3”工作机制,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大抓农业产业、项目和招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航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万亩茶海景区。人民网 阳茜摄

针对特色种植业,贵州着力健全品种、基地、龙头、品牌、政策支持体系。其中,茶产业围绕“两红三绿一抹”,开发新茶饮、提升“贵”品质。辣椒产业注重提升酱辣椒、糟辣椒、泡椒生产能力,开发调味品、丰富休闲食品。中药材产业狠抓GAP基地建设,发展“贵天麻”产业集群。食用菌产业重点开发即食食品、调味品和饮品。刺梨产业擦亮“金刺梨”品牌,开发保健功效食品。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竹产业开发“以竹代塑”产品,开展笋竹功效成分精制提取。同时,突出地方优势,抓好酸汤、苦荞产业发展。


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蔬菜良种繁育中心。人民网 陈洁泉摄

针对特色养殖业,统筹整合资金,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强化品种、加工、品牌、销售体系建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其中,肉牛产业聚焦五大体系建设,做强“贵州黄牛”等区域公用品牌。鸭鹅产业匹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制定政策扶持主体,统筹推进基地建设,支持禽肉精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开发。

2025年一季度,贵州茶叶、中草药材、水果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6%、15.4%、4.8%;牛出栏49.34万头,增长14.9%,特色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竹编工艺品。人民网 陈洁泉摄

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近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贵州省委2025年一号文件围绕农民群众的身边事,对乡村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文件专门强调要大力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目前正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两清”方面,引导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把房前屋后收拾整齐、把公共区域打扫干净,实现物放有序、庭院整洁、村庄清洁;对存在安全隐患和无保护使用价值的残垣断壁、房屋、圈舍等,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清理一批、修缮一批。各地针对不同村组实际,细化具体方案,分步实施,不能搞运动式、“一刀切”。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群众自主实施。

“两改”方面,改厕工作,省级财政已下达资金3.84亿元,用于到户补贴,确保高质量完成16万户年度任务。改圈工作,指导各地统筹用好财政衔接资金等,通过适当奖补,促进群众补栏、处理好畜禽粪污,实现种养循环、农民增收。


贵州神鹊茶场新鲜采摘的茶叶。人民网 陈洁泉摄

“两治理”方面,省级下达专项资金4.5亿元,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分别达58%、90%。

另外,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贵州省委2025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持续“强双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头作用,持续开展滥办酒席、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问题治理,推进移风易俗。


种类丰富的新茶饮原料。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同时,要强化农村道路交通、燃气、自建房、农业生产等安全风险隐患源头管控和排查整治,建设平安乡村。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培育良好乡风。卫生家庭建设是今年的一项新工作,要引导动员家家户户开展乱堆乱放大清理、环境卫生大扫除、生活习惯大转变,通过家政培训提高群众收纳整理能力,逐步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常年保持干净整洁、物放有序、窗明几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