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均1.5分,顶薪拿得有点烫。
广厦离队史首冠就差一步,可赛后讨论最热闹的不是孙铭徽的40+,也不是胡金秋的禁区统治,反而是赵岩昊——这位“三巨头”之一的顶薪球员,4场决赛加起来才6分。第一场替补18分钟3中2拿6分(那场广厦输了),之后三场合计出场13分钟,0分0篮板,两次出手全打铁。
说他是边缘替补吧?他是和孙铭徽、胡金秋齐名的“广厦三少”;说他没地位吧?2021年和2024年两次续约,管理层都给了顶薪——2021年3年顶薪,2024年又续2年。可再看场上表现:朱俊龙成了本土第三核,林秉圣、吴骁都能在关键战站出来,赵岩昊连“锦上添花”都够不上。
十年前可不是这样。2015年“三少”升一队时,赵岩昊起点最高:首秀场均11.3分,比胡金秋的5.8分、孙铭徽的4.5分亮眼多了。那时候球迷总说“赵岩昊被压制了”——李春江更信任林志杰、刘铮,连李京龙都能分走他的上场时间。可后来呢?胡金秋靠天赋成了国家队内线,孙铭徽从“饮水机管理员”打成“抗韩英雄”,赵岩昊却在2021年进国家队后彻底暴露短板:对抗软、关键球不稳,回来后伤病不断,王博给他的机会越来越少。
说白了,天赋没跟上野心。早年大家觉得他是“被耽误的天才”,现在看更像“天赋上限就到这儿”。作为二三号位摇摆人,他既没有孙铭徽的冲击力,也没有朱俊龙的防守硬度,进攻端又不够稳定——季后赛这种强度,弱点全被放大了。
冠军戒指肯定有,毕竟是大名单里的球员。但荣誉这东西,从来不是“凑数”就能拿走的。孙铭徽每场拼到腿抽筋,胡金秋扛着北京内线凿,连朱俊龙都在抢七战投进制胜球,赵岩昊的贡献呢?4场6分,比很多饮水机球员都少。
有人说“他伤病影响状态”,可同样带伤的孙铭徽怎么还能爆发?也有人说“顶薪是对老将的尊重”,但职业体育终究看场上表现。2018、2022年两次决赛0胜,2025年终于要夺冠了,可赵岩昊的表现,确实对不起“核心”二字。
你觉得赵岩昊这顶薪拿得值吗?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