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风光是短暂的,从长远看企业利润很关键,是未来竞争的最大底气之一。
撰文丨MANGO
责编丨DAN
设计丨PinZow
“五一假期”已经远去,但车企对黄金周的火爆销售局面意犹未尽。无论是比亚迪、广汽等传统车企,还是鸿蒙智行、零跑等造车新势力,近期纷纷晒出五一黄金周的订单数量。
可以看到,借助五一假期的大促优惠,车市迎来了火爆的局面。但放眼2025年上半年,车企的日子算不上好过。利润和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被淘汰的品牌越来越多,车市陷入冰火两重天。
01
真火爆,还是虚火一场?
透过以下表格不难看到,多品牌都在五一假期都斩获了过万订单,部分热门车型甚至取得了单一车型破万的成绩。比如近期合资品牌中最火的新能源车型广汽丰田铂智3X,直接带飞广汽丰田。广汽丰田在五一假期新增订单超3万辆,如果交付及时,相信上半年能够交出满意答卷。
广汽集团还公布了多个数据,包括广汽埃安新增订单超8000辆,广汽传祺累计订单达12295辆。不难发现,广汽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均以限时购车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目前来看终端市场表现不错。
新势力方面,沉寂已久的鸿蒙智行终于发力,五一假期全系大定突破2.2万辆,重新回到了热销行列。事实上,进入2025年以来,鸿蒙智行就遭遇了困境,销量领先的问界品牌增长放缓,而智界、享界等品牌销量又在艰难爬坡,可谓开局不利。
要论春风得意,主打高性价比和核心技术自研的零跑汽车,已经尝到了销量爆发的甜头。五一期间,零跑汽车订单突破1.8万辆。其中零跑B10、零跑C11(参数丨图片)备受青睐,而零跑B01在上海车展亮相后也吸引了大量关注,可以说零跑汽车良好的发展的势头与正处在生死困境的哪吒汽车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哪吒汽车也有过风光时刻,年销量一度超过15万辆,登顶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但由于产品竞争力不足,且多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经营压力增大,以致于踏入至暗时刻。随着哪吒汽车停工停产、大规模裁员、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消息流出,如今只留下一堆烂摊子令人唏嘘。
种种迹象表明,汽车市场的竞争犹如马拉松,要看爆发力更要看耐力,穿越长周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时的风光是短暂的,从长远看企业利润很关键,是未来竞争的最大底气之一。
02
利润下滑,车企卖一台亏一台?
“五一假期”车市订单飙涨的背后,隐藏着不小的危机。在价格战进一步深化的当下,依靠降价来冲量的车企基本都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同时,减配、降质的做法也给车企埋下了信任崩塌的种子。
首先销量下滑、利润下降,直接反映在各车企的一季度财报上。2025年一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400.19亿元,同比下滑6.63%;归母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下滑27.12%。广汽一季度营收196.5亿元,同比下降7.95%,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7.32亿元。北汽蓝谷一季度营收37.73亿元,净利润为-9.53亿元。
虽然车企销量下滑与多方因素有关,但总的来看,一是没有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能化、动力、续航等方面不如对手;二是没有守住燃油车的销量大盘,品牌旗下经典车型的吸引力下降。还有一个直接因素就是车辆的定价虚高,因此降价对终端销量有较大的促进的作用。
当然,也有部分车企实现了销量与营收、利润齐飞,比如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率先掀起价格战的比亚迪,在一季度实现了营收1703.6亿元,净利润达到91.5亿元。吉利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7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6.7亿元,同比增长264%。长安汽车一季度营收341.61亿元,归母净利润13.53亿元。
不得不说,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势表现,为整体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而在五一假期,比亚迪也新增了10万辆左右的订单。吉利银河大定突破31000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愈发强势。正所谓,强者恒强,车企在行业大洗牌中加速分化。
“五一假期”车市火爆,有的靠实力、有的靠降价,但虚火难以带出长尾效应,很快就会露出增长无力的马脚。5月过后将进入长达数月的销售淡季,直到“金九银十”和年尾将再度出现冲量的火爆局面。那么,在销量疲倦的淡季,部分车企能否跨越难关活到2026年?留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My车轱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