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养老服务已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政策,全面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这不仅是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之举,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任务,与亿万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

为深入贯彻国家养老服务改革精神,积极探寻泰州特色养老服务新路径,推动社区养老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2025年5月13日,“千年凤城·颐养新篇”首届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泰州市盛大启幕。本次论坛由嘉泰美满(江苏)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泰州金域维景国际酒店、泰州市文创协会共同协办,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作为智库支持,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嘉泰美满 (江苏)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申静

嘉泰美满(江苏)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申静指出,当前中国老龄化呈现出高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城乡倒置、东高西低等六大态势。在这一复杂且紧迫的形势下,占比最大的普通百姓群体作为养老服务需求的核心主体,其需求的满足至关重要。嘉泰美满致力于在社区层面开展生态化运营与服务,这不仅是一种业务模式的选择,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面对庞大且多元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合作是破题的关键。

此次论坛搭建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海陵区城南街道莲花社区相关领导、泰州金域维景国际酒店集团总裁周庚云、阿里云创新拓展部负责人任韧、泰州青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吉兵、瑞慈体检泰州区域销售总监宋琴以及嘉泰美满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申静等来自社区、企业、医院等各领域的机构代表齐聚于此,共同签署养老服务业务合作协议,为养老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蓄势赋能。

政策引领,擘画养老发展蓝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庞大的老年群体规模,不仅意味着社会关怀责任的加重,更催生出养老服务需求的井喷式增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然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

在此时代背景下,自2024年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银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吸引了资本市场和企业的广泛参与。

2025年,各方合力推动政策落地,进一步加大银发经济发展的预期。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重磅出台,作为我国首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制定的养老服务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到2029年建成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显著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为行业发展锚定清晰方向。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原部长郭存亮在此次论坛中强调,“养老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在推进过程中需妥善处理多重关系。既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确保养老服务发展契合国家方针政策;又要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以爱国情怀、创新思维投身养老事业,平衡好服务公益性与商业可持续性。”

郭存亮特别指出,应积极推动传统养老模式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挖掘中医在养老健康领域的独特价值,以守正创新满足老人多元需求,同时呼吁从业者以情怀投身养老,实现 “为他人尽孝”与“为自身积德”的价值统一。

全国老年委秘书长、老干部健养长寿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慧芬进一步剖析行业现状,提及当前我国养老面临护理人员短缺、养老机构供需失衡、慢性病高发、精神文化需求未满足等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科技革新和新兴业态发展的机遇。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技术为养老服务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能,社区养老与绿色康养旅游的兴起则开辟了新的发展赛道。

在解读高质量养老政策时,张慧芬详细阐述了居家养老照护培训、普惠型养老机构开放、人工智能设备应用等具体落地路径,并着重强调推进医养结合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机构间协作,切实保障服务安全。

“做好养老事业,关键在于用心用情,以心换心。”张慧芬一语道出养老服务的本质要求。


渤海证券研究所战略研究部副总裁 严佩佩

多维协同,共筑养老服务新生态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的时代浪潮下,我国养老产业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

渤海证券研究所战略研究部副总裁严佩佩指出,我国已迈入中度老龄社会,尽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细分领域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严佩佩分析,当前社区养老供给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高端养老社区虽服务多元却设置较高准入门槛,普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又面临内容单一的局限,兼具亲民属性与丰富服务的中端养老社区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行业均衡发展的关键堵点。”

面对行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各方积极探索破局之道。申静进一步分析当前主流养老模式的痛点,“高端机构养老依赖险资与房企资源,服务覆盖面有限;社区养老受财政压力制约,在资金投入和运营模式上存在瓶颈;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边界模糊、服务效能亟待提升。”

基于对泰州地区养老服务需求的深入调研,嘉泰美满立足普惠定位,以社区为支点构建生态化养老模式。申静介绍,在基础服务端,嘉泰美满与维景酒店合作运营社区食堂并让利补贴,建设文娱中心、提供跑腿代购、低价质优医疗康养服务等,形成社区运营最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增值服务层面,引入老年大学分校、开发中高端医疗与居家改造项目。

同时,嘉泰美满秉持开放合作理念,联合餐饮、家政、医疗等多方共建社区养老生态,通过需求数据分析反向驱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定制个性化服务,打造全产业链闭环。在保持“养老地点不变”“养老成本不变”“养老习惯不变”的基础上,嘉泰美满力争实现运营管理变标准、服务升级变专业、响应提速变高效、服务内容变丰富、团队支持变全面、幸福指数变高涨的六方面的升级,既保障老人生活延续性,又提升服务品质。

申静表示,嘉泰美满将始终践行“有家有美满”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构建覆盖全国的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让优质、便捷、温暖的养老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多方协同发力之下,我国养老产业正加速构建多层次、全链条、智慧化的全新生态体系,向着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养老需求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十五五”期间中端社区养老或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

文旅部机关原党委书记刘长权预期未来养老服务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其中,需求端,2030年失能半失能老人预计超6000万,专业护理需求激增,高龄化加剧且社区养老覆盖更广;技术层面,物联网在养老机构渗透率将从40%跃升至80%,加速智慧化转型;产业融合领域,“保险+养老”、养老地产、文旅养老等新业态将释放千亿市场;政策保障上,长期护理保险扩围、财政向农村倾斜、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目标达90%,为行业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模式

在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浪潮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且趋势明晰。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银发经济列为重点领域,通过提高养老金、优化适老化服务等政策组合拳,系统性释放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标志着养老产业正式从传统保障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7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13%区间,其中文化娱乐、保健产品等细分赛道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这一转型不仅是市场规模的扩张,更是服务理念与产业生态的深度重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习婉钰基于老年心理学“毕生发展观”,揭示现代老年群体已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向主动追求精神满足的消费升级趋势。

习婉钰认为,养老服务营销需从关注生理需求的“适老化”阶段,迈向聚焦社会情感需求的“悦老化”新阶段,通过打破年龄刻板印象、赋能老年人参与产品设计,实现代际共融与尊严养老。这一理念的转变,本质上是对老年群体价值的重新认知,为养老服务创新指明方向。

在营销心理转变的基础上,养老服务的品牌化建设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泰州文创协会秘书长胡寅指出,品牌作为消费者的心智资产,由物质承诺与精神认同共同构成。以嘉泰美满为例,该品牌立足中国及泰州老龄化现实,提炼出“品质美满”的核心价值,定位社区养老生活服务中心。

胡寅介绍,嘉泰美满通过提出品质“五化”标准(专业化、及时化、可靠化、在地化、有形化),将品牌理念融入食材公示、用餐指导、特殊服务等细节,以“养老有嘉泰,幸福更美满”的广告语传递情感价值,成功构建起兼具品质保障与人文关怀的养老服务品牌,为行业品牌化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健康管理作为养老服务的核心内容,慢性病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吕志刚强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四高”“三低”为特征,已成为我国主要医疗负担,其中肿瘤等疾病的防控尤为迫切。

吕志刚提出全人群分类管理策略,结合中医药在缓解治疗副作用、调节微环境的独特优势,以及精准医疗、个性化营养支持、科学运动和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手段,为养老机构慢病管理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这一模式不仅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更与“悦老化”营销理念相契合,通过提升健康生活品质,增强品牌精神认同。

从政策引领到模式创新,从品牌塑造到健康管理,泰州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实践不断深入,我国养老产业必将成功将老龄化挑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机遇,绘就代际共荣的银发经济新画卷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