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230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34个词条
01
最近看了一则帖子,题主是独生女,婚前爸妈给她在省城买了一套全款房60平,公婆惦记上了这套小房子,让她苦恼不已。
婚前,公婆给题主老公在省城低首付买了一套150平的房子,贷款比老公工资还高。在题主和老公认识之前,他们就装修好入住了。
这套房一共三间卧室,题主和老公小孩一间,公婆一人一间。没有儿童房。
说是婚房,但是更像他家的改善房。
为了减轻这套房子的房贷压力,婆婆不止一次提出让题主把婚前买的小房子卖了,给他家还房贷。
见题主不答应,婆婆又提出把小房子出租,当然也是为了收租还房贷。
事实上,题主公婆在老家还有两套房,想要减轻压力完全可以把这两套房卖了还贷款。
但婆婆对此却只字不提,而是不停地打题主家小房子的主意。
题主不理解,又不是陪嫁房,婆婆为什么非得拿娘家给自己买的房子给他们家兜底。
回想以前,公婆对自己也很一般。
生娃住在他们家,但是是妈妈照顾自己的月子,还给小孩包了20000的红包,给了公婆2000的营养费。
公婆一分钱红包都没给小孩,还赚了2000。
题主补充道,她嫁进来的第一天,公婆就要求她记得他们的生日。
这几年,他们生日过节过年题主都给了钱,连妇女节也给了婆婆一千,可反观自己,没有人记得自己的生日,也从未有人给自己过过生日。
看完帖子,感受到了题主的难,和婆婆的精明。
婚姻法保护财产,但保护不了“以爱为名”的算计。
当公婆的两套老家房产成为“沉默资产”,却让儿媳的婚前房产充当“提款机”,这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家庭经济博弈。
老话说:“婚姻如舟,婆家似浪。”
婚姻这条小舟一路行驶,得小心那些暗流。
有些女人嫁到婆家之后,不仅被当成丈夫的财富,还被当成婆家的财富。
有些婆家居心不良,非但不珍惜,还心存算计。
02
朋友苏妍结婚前,公婆主动提出:“你们婚房的首付我们出,但房贷得小两口自己还。”
听起来合情合理,苏妍便没多想。婚后第三年,婆婆突然提议:“现在房价涨了,把房子过户到我们名下,能用公积金贷款,利息低很多。”
为表诚意,婆婆甚至打印好《赠与协议》,承诺房子永远归小两口所有。
手续办完不到半年,婆婆开始以“帮你们理财”为由,要求掌管小家庭的工资卡。
苏妍拒绝后,婆婆突然翻脸:“这房子现在是我的,你们要么听话,要么搬出去!”
苏妍这才惊觉,当初的《赠与协议》根本没有法律效力。更绝望的是,丈夫全程沉默。
她连夜咨询律师,发现婆婆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算计”:
先是用赠与诱骗房产过户,完成资产转移;接着以省利息为幌子,制造合理动机;最后用工资卡这个最终目标,实现经济控制。
苏妍决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先是收集微信录音证据(婆婆承认骗房),接着起诉确认房屋实际所有权,同时起诉离婚。
官司打了两年,虽然拿回部分购房款,但婆婆早已把房子抵押套现。
苏妍感叹:“婚姻里的信任就像房产证,你以为写的是爱情,别人眼里只是数字。”
婚姻里最贵的不是房子,而是撕破脸后才知道的真相。
在传统的习惯中,大多婆婆对媳妇的态度都是差强人意的。
上一代媳妇受到冷落后,她们的心也变得不平衡起来。
当她们也成为婆婆后,便以前人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下一代的媳妇。
这背后的逻辑大概是,我当媳妇的时候过得不好,也见不得你过得比我好。
东野圭吾说: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直视的两样东西,就是太阳和人心。
可精于算计的人,看似很聪明,却总被聪明误。
03
《婚内婚外》中的胡成,就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
他赚了很多钱,但他对妻子藏算计之心,把所有的收入都转给初恋。
却没有想到在自己公司遇到了难事,想把钱用来救公司的时候,初恋已经把钱卷走了。
胡成没有办法救公司,最终也因为经济犯罪而进去吃牢饭了。
自己精于算计,却没有想到最后算计到自己头上。
婚姻里的算计,从来不是简单的家庭矛盾,而是一场关于人性与利益的无声博弈。有人把儿媳当家人,有人却把儿媳当资源。
区别不在于金钱多少,而在于那颗心是否存了敬畏。
那些精于算计的婆家,往往忘了最朴素的道理:婚姻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一场双人舞。当一方总想着如何多占几步便宜,舞步就会乱,曲子终会散。
真正聪明的家庭都懂得:媳妇不是嫁进来还债的,而是来共同开创新生活的。
与其把心思花在如何掏空别人的口袋,不如想想如何让两个年轻人把日子过好。
毕竟,只有小家庭兴旺了,老一辈的晚年才能真正安稳。
那些算计来算计去的把戏,最终算掉的,往往是自己的福报。
人与人之间,不要想着去套路谁,去算计谁,而是要真心换真心,将心比心,否则早晚有一天会露出马脚,被所有人看清自己的真面目,遭到众叛亲离,最后一无所有。
最后,愿每个女孩明白:
你的善良要有牙齿,你的退让要有底线。
婚姻需要经营,但不需要牺牲;家庭需要包容,但不需要愚忠。
当你足够清醒,这世上就没人能轻易算计你的人生。
共勉。
作者:绿窗纱 ,撰稿人,与文字共舞,弄墨香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