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渭南日报》第6-7版“健康周刊”重点报道了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医院工作。通讯员王音、苗丽侠深度挖掘,以《石欢:伤口愈合“魔术师”》为题,报道了医院着力提升护理能力,聚力打造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全文内容如下:

在石欢眼中,每一次为患者揭开纱布、护理伤口的瞬间,都仿佛施展“魔法”,在破损的皮肤上书写治愈的诗篇。



石欢处理患者伤口 通讯员 杨俊蓉 摄影

  石欢,蒲城县医院伤口造口门诊护理人员。伤口造口门诊没有急诊科的惊心动魄,没有重症医学科的争分夺秒,没有产科诞生生命的感动,却藏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作为伤口造口专科医务工作者,石欢用专业和细致在日常的护理中演绎着人间温情。她知晓,患者不仅承受着伤口的疼痛,还常常面临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72岁的王先生因车祸导致下肢大面积严重挤压伤。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均建议截肢。患者难以承受,对治疗完全失去信心,打算放弃治疗。王先生的儿子经多方打听,找到石欢求助。

  患者第一次来到诊室时,情绪十分低落,双手恐惧地抓着轮椅扶手,下肢缠满厚厚的绷带,并浸渍着大量恶臭的渗液,伤口多处腐肉和纱布粘连在一起。石欢俯下身去,半跪在治疗床边,用生理盐水轻轻地浸润着粘连处,手持细小的刮匙,精准剔除发黑的坏死组织。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诉求,为他讲解伤口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伤口上鲜红的肉芽突破腐肉的桎梏,新生的毛细血管在伤口组织里潜滋暗长。患者和家属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专程为石欢送去一面锦旗。

  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石欢积极争取医疗救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一位因车祸致截瘫卧床10余年的患者,全身多处3、4期压疮。当家人找到石欢并告知来由后,她随即来到患者家中。查体时发现,患者因长期卧床,骶尾部及左下肢胫骨前的伤口大而深,散发着阵阵腐臭味。石欢却没有丝毫嫌弃,戴上手套,安抚着说:“你放心,咱们今天开始换药,换完你就能舒服些。”她仔细查看伤口情况,熟练地清创、包扎。换完药后,石欢还手把手地教家属进行日常护理,从翻身技巧到皮肤清洁,从敷料选择到营养支持。在她的精心照护下,多次治疗后的伤口逐渐好转直至痊愈。

  石欢不但为经济困难患者免费治疗,还通过多种途径与敷料厂商联系,通过援助项目争取到预防压疮的敷料及翻身垫。家属紧紧握住她的手,泪水夺眶而出,泣不成声。

  工作中,石欢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关注患者的每个需求。无论深夜急诊,还是非工作日的班外特殊时段,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她都主动及时地提供上门服务。

  71岁的李女士在西安一家医院接受左股骨粗隆骨折固定手术,术后需严格卧床,但要定期前往医院换药,家属非常忧愁。下班刚到家的石欢得知情况后,顾不上疲惫,迅速返回医院背起服务箱,冒雨上门,对患者伤口进行仔细检查评估,熟练地完成换药,并对家属说:“你们工作忙,我随后把下单流程以及术后护理要点录成视频发给您,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李女士的儿子感激地说:“不用我们来回奔波,让我妈少遭罪,我心里踏实多了!”

  石欢每年要处理很多伤口,从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到百岁老人的压疮护理,从车祸外伤到糖尿病足溃疡,每一次俯身查看,每一次细致换药,都是对生命的抚慰和对患者的关怀。

  石欢常说:“伤口护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那些被治愈的不仅是破损的皮肤,更是受伤的心灵;建立的不仅是护患关系,更是一份珍贵的信任。

通讯员 王音 苗丽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