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孝清 通讯员 朱德华 曾志平

“本以为我们的关系要闹僵了,没想到调解员这么有耐心,不仅解决了纠纷,还让我和同学的关系重归于好。”近日,提起与同学那场不愉快的经历,张凯(化名)说道。

张凯是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一名在校生,前不久,因宿舍物品损坏赔偿问题,与同学产生激烈争执。该校“蓉匠”调解室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调解程序。调解员耐心倾听双方陈述、细致梳理事件脉络,并邀请双方辅导员共同参与,从同学情谊、责任界定等角度出发,最终促成两人达成和解协议,既化解了矛盾,又维护了同学间的情谊。

这是“蓉匠”调解室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缩影。据赣州蓉江新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蓉江新区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辖区高校云集,有近十万名师生在此学习和工作,校园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为此,2024年起,该区积极探索高校园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蓉匠”调解室进高校举措,秉持“蓉”之包容、“匠”之专注的理念,扎根校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植基层实践,以“小事巧化解、大事不出校、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全力打造校园矛盾化解样板。

据介绍,“蓉匠”调解室以师生为中心,雕琢调解“匠心”,始终将师生需求置于核心位置,持续探索创新调解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调解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多方力量组建一支由“同辈调解员主调+高校专业教师指导+司法骨干调解员辅助+专业法律顾问把关+辖区民警护航”构成的调解队伍,充分发挥各成员专业优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实现调解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生廖某深夜直播打游戏扰民,与室友李某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蓉匠”调解团队迅速介入,辅导员依据校规严肃批评其不当行为,司法骨干调解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同辈调解员用心用情调解矛盾,最终,廖某调整直播时间并向室友李某致歉。

“这种多专业人员融合的调解模式特别高效。”参与调解的一名高校教师说,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调解员从各自擅长的方面发力,能让当事人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也更愿意接受调解结果。

“法治是‘蓉匠’调解室的立室之本。”赣州蓉江新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蓉匠”调解室联合赣州蓉江新区政法机关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庭审进校园、法律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剖析等形式,将法治理念深植师生心间,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蓉匠”调解室调解校园矛盾纠纷数百起,成功率达98%,该调解品牌成为当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