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青岛出台12条新政。
动静很大,北方城市里面,少有的救市措施“直截了当”的城市。
如今,一个月的时间,青岛市场变化怎么样?
1、市区的热点和新变化
楼市一直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普通家庭关心的话题之一。
对于大多数来说,买卖房子,房价走势,和自己息息相关。
聊青岛楼市,如果你说涨价,那很多网友在评论区,会集中开火。如果你说降价,会被另一拨人喷,甚至被“投诉”。
总之,涨跌话题,已经很“雷”了。
但是,市区确实有几个楼盘,在新政之后,热度更高了,成交也很不错。
比如,中海云境、青实清荷茗郡、城投青云佳境等等。
众所周知,市北浮山后三年没拍新地了,青啤和金茂也都是尾盘了。崂山张村河板块,都是高价改善盘,对政策敏感度要低一些。
而市区刚需聚集地,四方板块和李沧,反应更为直接一些。
先说李沧。今年前几个月,一直火热的中铁建峯悦湾,均价1.5万,燃爆了小阳春。
价格到位+政策刺激,收效甚好。
有人说地段欠佳,还没开发到位。配套全部兑现,还能是现在这个价格?
青云佳境也是类似情况。
之前默默无闻,小套三打出120万总价之后,热度逐步回升。
新政出炉后的五一假期,青云佳境卖了20多套。这个数据,相比去年提升太明显了!可以说提速很快。
当价格足够有优惠力,利率足够低,补贴到位,刚需怎能不动心。
再看四方板块。欢乐滨海城沉寂很久的云上观海,降价之后,五一业绩也不错,再也不是月成交个位数了。
通和启章低调加推,价格企稳;中车二期认筹中,据说价格有惊喜,两万出头;国信和悦,近期也会有大动作。
去年的市北NO.1中海云境,五一假期轻松20套。老盘保利和颂,又拿出来了一拨特价房,立刻卖了十几套。
你很难相信,某数据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老四方去化周期只有11个月了。
潜台词就是:卖得快,需求旺盛。
2、冷暖自知,分化依旧
单看以上这些数据,成交情况,似乎传递出一个信号,楼市正在迎来拐点。
在房师傅看来,尚未实现。
一方面,政策刺激的持续性尚未明确;
另一方面,刚需奔着低价房的态势未改变。特价房一旦取消,楼盘热度就会下降。
不过,青岛市场的良性反应,还是有目共睹的。当购房门槛不断降低,刚需行动起来之后,改善也在“觉醒”。
但改善群体显然更冷静,选择面更广。有人,就冲着次新房和知名小区去了。
比如,云上观海去年交付的一期大平层,新政后成交了一套200平的套四,总价540万。
昔日山东路地王项目紫御观邸成交了一套283平大套四,总价740万……
市区,也有掉队的、也有默默无闻的。比如,李沧北的中交地产、爱情地产、融海启城、双子星城南区。
张村河板块,盛世悦府、融创壹号院;市北福州路逸安居;崂山则有崂山首府……
这些盘,各自都有短板;有些是开发商出了问题;有的是定价出了问题;有的是股东纠纷等等。
客观说,政策刺激带来的短期需求释放,还是以刚需为主。最先感受到政策温暖的,还是刚需盘为主。
而被购房者选中的刚需盘,一定具备这几个因素:性价比高、价格优惠、房企稳定。
烂尾盘、停工盘、问题房企,大家都敬而远之了。
3、让人心碎的一些“数据”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房地产政策经历了一轮密集调整: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下降、限购松绑、税费优惠等。
但是,有几个数据,不得不说。
比如,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常住人口,比2023年减少208万人,连续两年人口负增长。
第二组数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状况依然严峻。
2025年一季度,万科亏损62.46亿元;华夏幸福,亏损27.01亿元;华侨城(国企),亏损14.19亿元;首开股份(国企),亏损10.79亿元;金地集团,亏损6.58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万科等十大房企亏损总额超170亿元,连国企也难逃业绩下滑。华润、中海等成行业少数"避风港",房企寒冬仍在持续。
看似,这些数据和青岛没直接关系。实则,都是息息相关的。
人口结构变化对楼市的长期影响很大;万科、金地、华侨城等品牌房企陷入亏损困境,也会影响到青岛在建项目,更会影响到这些房企拿地积极性……
当然,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青岛市场机遇还是很多的。
把握当前相对宽松的信贷环境;关注高性价比楼盘,价格调整到位的楼盘……
楼市走势,很难回到昔日的大涨大跌,尽快趋稳才是王道。
现在,青岛楼市有了一个好的起色。以旧换新、多孩购房补贴、公积金利率下调等,都是对市场的呵护和积极应对。
还是那句话,相信青岛。
从山东市场来说,青岛市区的房子,最值得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