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属印度民族独立的历史大潮再也无法阻挡时,英国殖民者顺水推舟以“蒙巴顿”方案分而治之,让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建立国家。然而,有一个地区的归属问题却悬而未决,自此成为印巴反复拉扯、争夺的恩怨修罗场,它就是——克什米尔地区。
1947年独立建国时,巴基斯坦定都印度洋上的港口城市卡拉奇。然而,短短12年后,巴基斯坦就将首都临时迁至拉瓦尔品第,并且营建更靠近印巴边境前线的伊斯兰堡,于1967年正式定都于此,颇有“天子守国门”的意味。在三次印巴战争之后,如今的克什米尔被一分为二,停火实控线外印巴两军剑拔弩张地对峙着。
克什米尔地区总体上贫穷又落后,究竟有什么可抢的呢?其一,克什米尔地区海拔高,谁控制了它,谁就拥有了地理优势。其二,克什米尔地区为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四国相接之地,是南亚的咽喉要冲。其三,许多河流自青藏高原流经这里,包括被誉为巴基斯坦“母亲河”的印度河。
近几十年来,印度连续不断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多条河流上游,修建水电站。在本轮的印巴冲突当中,印度悍然违背两国签署的水资源分配利用协定,竟将水电站视作“水龙头”,拉闸截流中断向下游巴基斯坦地区供水!
一时之间,下游的巴基斯坦地区人心惶惶,不但农业灌溉大受影响,就连人畜饮水也成为了棘手难题。面对印度这个“水霸”的肆意欺凌,巴基斯坦除了军事报复,难道就没有其他应对之策了吗?
这块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600万人口繁衍生息,全都仰仗农业和畜牧业,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印巴两国每年耗费巨额军费守住这块土地,可土地带来的回报收益却聊胜于无,这便是克什米尔地区的现状。穷则思变,当中国亲自下场,为巴基斯坦带来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项目时,克什米尔的死结立刻就有了破题之法!
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程度欠佳,本质上还是个农业国,工业能力孱弱。仅仅以电力举例,最夸张的时候,就连其首都伊斯兰堡一个月都能停电30多次。
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就要发展壮大工业,从根儿上重塑巴基斯坦的经济。搞工业自然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于是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春风送暖之下,过去的十年之间,中国人为巴基斯坦带来了7座火电站、5座新能源电站、2座水力发电站,极大缓解了用电焦虑。
人口红利巴基斯坦有的是,发展工业吸纳就业,扩大中巴经贸往来,克什米尔等地的经济就不必过度依赖农牧业,终将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如此一来,印度在上游拉闸限水限电的“大杀招”,便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大阳谋”面前神气不起来了。
有钱大家赚,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排斥其他国家的参与。贫穷落后与战乱不断,不应当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常态,也不应该成为印巴关系的主旋律。如何排去英国殖民者埋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雷”?印度无谋,巴基斯坦少智,且看中国手把手教你俩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