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用不来外卖,就喜欢自己去买菜,可菜市离得有点远”“我经常出差,父母在家偶尔有点紧急状况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最担心”“光是给家里桌子挪个位置,对独居老人来说都不容易”……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这些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困扰着很多家庭,而当下,这些难题或许有了新的解题思路——“物业+养老”模式。
闵行区以莘庄镇、颛桥镇、莘庄工业区为试点,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智慧赋能,探索构建物业+养老”的为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新模式。
细化服务清单,让老人更满意
老人们需要什么服务?目前提供的服务还有哪些部分可以提升?颛桥镇龙泽苑是动迁小区,老年居民较多,有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800余人。
君一居委书记王健注意到,小区独居老人每家的情况略有不同,有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但是遇到需要搬重物,拿快递这些体力活时,力不从心;有的老人行动不便,一旦有突发情况,还是需要物业和小区志愿者及时搭把手。
在居委和物业及小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聚焦老年群体生活痛点的“基础服务+个性定制”服务矩阵应运而生。小区物业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推出“一人一策”定制方案。
物业人员上门为匡阿姨挪动桌子
八十多岁的匡阿姨是一位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子女工作又比较忙,平时主要靠请阿姨照顾日常起居。物业就接到过匡阿姨家的电话,需要挪动家里的餐桌。接到需求后,物业迅速通知工作人员上门为匡阿姨挪动了餐桌位置。
匡阿姨对物业所提供的服务很满意,“每次都是一个电话,物业很快就来家里帮忙,有求必应。”
在莘庄镇,锦澳家园推出的“物业代跑腿”服务也备受好评,累计完成上门维修、药品代购、事项代办、送餐上门等服务660余次。
智慧化手段赋能养老,让响应更高效
“有一次我家电路坏掉了,很危险,我很着急。还好有物业,我说明情况后,他们很快就来修好了。”袁伯伯也是一位独居老人,他告诉记者,过去遇到类似问题时,他往往是求助妹夫,妹夫从其他地方赶过来帮忙解决,要花费不少时间。而现在,物业响应速度很快,让袁伯伯的问题可以快速得到解决。
物业人员为袁伯伯检查煤气灶
龙泽苑物业打造了“一键通”服务平台,累计处理紧急呼叫事件178次。物业通过智能化手段,整合智能呼叫、红外探测等物联网设备,建成覆盖社区的数字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龙泽苑物业依托为老服务平台赋能社区养老
莘庄镇锦澳家园智能门磁示意图
莘庄镇锦澳家园的智能红外探测、智能门磁探测、智能烟雾探测等设备已覆盖社区内的16栋居民楼,为134位老年人提供了远程监测服务,发现并干预了856次健康风险事件。
服务模式创新,让居家养老更方便
“今天这西瓜不错,8424品种,得买个尝尝。”周二早上,龙泽苑小区内的便民蔬菜水果集市前,很多居民已经开始在挑选,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顺着集市再往前走就是便民理发点位,一次10元,一位爷叔正在理发,旁边还有人在排队。“不用出小区就可以把头发打理好,多方便呀。”
为了方便居民日常买菜、理发等生活需求,小区推出了“家门口的服务站”。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每逢周二、周五、周日,集市售卖人员和理发师都会来到小区,这些便民服务深受小区老年居民的好评。
除了有“家门口的服务站”,物业服务人员中的保安、保洁、维修等人员也加入了养老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定期上门关爱巡视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老年人家庭中的各类问题隐患。
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深度整合物业及居委会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的优势资源,形成“1+1+N”服务架构,以物业服务站点为枢纽,以养老顾问、管家、志愿者为核心,联动社区内、社区周边的各类资源,为社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服务。
以莘庄镇锦澳家园为例,物业人员经专业培训后承担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养老服务职能,配合专业机构开展的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响应圈。
目前,闵行区莘庄、颛桥2个镇已开展“物业+养老”试点工作,莘庄工业区也在按计划推进,惠及上百户老年人家庭。下阶段,将持续挖掘服务资源,培训专业的物业养老服务人员,推动物业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
记者:臧尊
视频:王淑均 姚俊杰
初审:林心怡
复审:方雨斌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