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我最近被丁老师表扬了。看过之前写的《挨骂》系列的同学知道,我被老师表扬是一件多么稀罕的事情。

近期身体稍微不那么难受的间隙,我把很多过去的思路进行了整理沉淀。今天这篇想和大家分享我最近体悟到“成长最快的方式”——不是听课、不是阅读,而是把你丢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让你来“被迫”应对这些变化。

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这辈子都有自己的功课,并且不同人之间的功课并不相同。但是我们往往“不认”,不认为那是自己的功课,自己主观意愿认为另外一个事才是更重要的。

人的一个巨大的升级,就是真的找到并且“认下”这些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功课。

我从2021年开始接触修行,至今已近4年。这个过程,就好像在学生时代有某一门科目从不及格考到100分的过程一样,20分考到60分总是容易的,找个家教补补课就能实现,仿佛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非常有成就感;60分到80分难了一些,80分到90分更难,到了90分以上,每提升1分都格外艰辛。

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经常会讲到一句话,叫“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无论是练习转念还是观念,起初的时候,“看见念头”总是容易的,难的是坚持。而随着一项练习做到千日,难题不再是“坚持”,而是“看见”。

能被看见的念头都是显性的,更难的是隐性的念头,你压根看不到它们,但是这些念就像冰山的下半部分一样——那才是构成你生命的大部分。

人有太多的惯性是自己看不见的,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惯性中睡觉。


举几个这半年的例子。

比如说一个月之前写的这篇《》,讲得其实就是我突然“被迫”改变了以前的消费惯性。以前家庭现金流还不错的时候,我看不见这些惯性,会认为某些开销是“必须的”;而当身体原因停掉工作、收入骤减的时候,我才会看见这些惯性。

还比如说,我在学习中也有超强的惯性。虽然我觉得家长们可能普遍希望有我这样一种“读书、学习完全不需要操心,自己卷自己”的孩子,并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学习是一件好事;但凡事物极必反,我就已经属于“自卷”到“反”的程度了。我已经上瘾到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甚至是通过学习来逃避实践,而且我对此还不自知,这个就有问题,就是过犹不及了。

刚好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每个月飞来飞去;因为偏头痛,脑力也不支持我像以前一样每天去阅读大量的书,去往里塞知识。由于这样一个内环境的变化,打破了以前的惯性,我才看到自己之前对于知识的渴求,其实已经进入了一种近乎病态的状态。就像丁老师说知识“过了”,对我来说已经是毒药了。但是惯性会让人停不下来,因为那个东西太上瘾了。只有发生一些事情把惯性打破了,人才会从惯性中走出来。

再比如说,2023年8月丁老师就推动我去做身体功课,已经过去快2年了,之前只艰难地写完了开题报告。我自认为是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人,我不想去做这件事情,一定是有底层的卡点。

之前总是老师推一步,我走一步,我一直都没有去看到底层的原因。这次因为怀孕,身体的不舒服,就好像是生了一场长达半年还没结束的病。难受的时间太实在是太长了,你有半个月、一个月不舒服,还会有一个期待,就是“当我好了之后可以再做什么什么事”。可是如果你的生病时间长达三个月以上,甚至半年,是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的。你会觉得曾经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事情,现在排序会往后放了,然后生命观价值观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也因此,我才能够看见底层的原因。

我看见其实最底层的原因是,我对这一世自己的人生是非常不满意的。各种硬件配置都不满意,身体也不满意,环境也不满意,作为“人”的各种能力也不满意。加上我从小就总是有“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这样的想法,这两年通过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就更不开心了,觉得自己是被“流放”来的。虽然老师、同门都在跟我讲“既然这辈子来了,那就有这辈子的使命”,我道理上知道,内心其实是不认的。

就好比你打游戏,开局分到了一个自己不喜欢、配置也逊爆了的角色,还不能退出游戏,被按头困在里面,只能摆烂打发时间。身体只是我众多“不满意”配置中最拉垮的,我不接纳所有先天配置,自然没啥动力改变。


最近因为在学一部经典(就上周推文写的),讲视频课的老师已经到了癌症末期,我听他的课受到极大鼓舞。最近他讲的一句话完全改变了我对人生、对身体的看法。他说“娑婆是自心秽的显现,而极乐是自心净的显现”。

天呐,我才发现之前一直是“受害者心态”,只想着怎么从这里逃出去;但是听了他的话我才知道,我其实一直都有主动权、有能力去改变。跟我在哪里没关系,本性真心一直都跟着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我自己眼拙看不见,手捧摩尼宝珠却不知道用。

问题不在外部,而在我自己的心“迷”而未“觉”。悟后当下即是彼岸。

恰到好处的境况,又恰好听了这样一门契心的课。如果早一年或者晚一年听,估计也就跟平常听课一样做做笔记而已,没有正在面对漫长身体痛苦的时候这么深的感触。

这个时机,也太妙了。

因为这些体悟,我被老师夸是“真修行”“进步很大”。啥是“真修行”呢?就是在心上修。那啥是“假修行”呢?只在文字上、在嘴上修,没有改变心。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生一场大病然后痊愈,或者是像我一样由于某些生理阶段要承担觉受的不舒服不得不停下,再或者突然面临失业,其实从长远的人生来看,这些巨变对这个人都是一件好事,会让人有飞跃式的成长。

要不然的话,我只会A项目不做了去做B项目,B项目不做了去做C项目。变的只是“事儿”,我这个“人”并没有变。每一年兜兜转转看起来做的是不一样了,但做事的方式并没有改变,格局、心量还是现在这么大。就好比容器只是一只碗,无论装米还是装水,它就只能装一只碗那么多的东西,换个事情还是以前的心智水平,做跟以前规模、赚差不多的钱。

这半年(未来可能会延续到一年)的暂停,让我更深地看见自己,才有把碗换成盆的可能性。


有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叫“感谢苦难”。有一些人认为应该感谢苦难让自己成长,另一些人觉得苦难是永远的伤痛不值得感谢。我觉得苦难只是引子,往深来讲,要感谢的不是苦难这件事本身,而是你在其中的觉察。就是这个让你痛苦的事情,它触发了你的生活发生一个变化之后,你有没有觉察?

现在我是难受的,同时我是保持觉察的,就是痛在身体,可是我的觉知一直在线。甚至前段时间我还在跟刘同学讲,等到生完孩子之后,我可能会计划把小朋友带到半岁再回归工作,尝试一段时间全职妈妈的生活。

这样的想法对于过去的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毕竟以前我眼里可是只有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靠刘同学和阿姨打理,我开心最重要。尽管刘同学已经主动讲过100次我可以“管生不管养”,所有纸尿裤都他来换,所有夜奶都他来喂,但我还是想体验一下。我觉得这些“琐事”可以让我对生活有更深的认知,趁还在激素没消退的母爱爆棚阶段赶紧做一下,过了这村可能就不想体验了。

我觉得重要的不是你在做的这件事本身,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而是你有没有去带着觉察去做,还是说你一直在重复一年又一年的生活。很多人都会讲现在什么行业赚钱,做什么事情赚钱,其实更重要的是一个是什么人来做,还有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做。做家务和生活,其实也是类似的。还有学习,重要的不是你学的什么本领,而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

改变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人去看见、升级迭代自己。如果你正面临着或者即将面对这样的“巨变”,一定要珍惜,千万别放过这个“人生难得有几次”的巨大成长机会。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