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随着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一纸令下,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JCPOA),随后对伊朗实施了“极限施压”政策。

短短几分钟,就可以撕毁一份协议,而如今,包括特朗普恐怕也想不到,“再续前缘”,是如此之难。

艰难但有益的谈判

5月11日,美伊第四轮间接谈判终于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虽然一度被推迟,但事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评价,“艰难但有益”。同时他还表示,下一轮谈判的时间和地点将继续由阿曼宣布。


而美国方面,也同样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一名高级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谈“令人鼓舞”,双方都同意了继续推进谈判,解决技术性问题。

当然,别看表面“你侬我侬”,但谈判从3号推迟到11号,已经足够说明在关键议题上,美伊仍存在分歧。

历史经纬:从"极限施压"到"边缘政策"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暗地里拥核的国家那么多,为何美国死咬着伊朗不放?答案当然是,伊朗的离心机,已经威胁到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离心机是用于浓缩铀的关键设备,通过这一设备,可以把天然铀中的铀 - 235 浓度提高,当然,专业说法是浓缩铀丰度。而当浓缩铀丰度达到 90%以上时,就满足了制造核武器的条件。当年伊核协议就是规定了伊朗浓缩铀丰度上限为3.67%,库存上限为300公斤,且IR - 1型离心机上限设定为5060台。


后来,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一协议限制得并不全面,没涉及到弹道导弹和时间限制,于是他甩手就退出了伊核协议,并且重启及追加约1500项对伊制裁,涉及石油出口、金融SWIFT系统接入及央行资产冻结等关键领域。

当然,这一做法本是想通过极限施压让伊朗屈服,但没想到这招最终玩脱了,伊朗直接反制,采取了"突破性核措施"。后续,特朗普政府还谋划暗杀了伊朗革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这彻底摧毁了两国间残存的互信基础。

等到拜登政府上台,他不得不赶紧拉着伊核协议相关方找伊朗谈判。虽然谈判的进展一直都很缓慢,但起码有了回旋的余地。


至于如今特朗普为什么也推进了谈判,那是因为美国如今面临着中东战略收缩与地区盟友安全的平衡难题。尤其是特朗普即将访问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海湾国家,急需在外交领域上有所建树。拜登政府的铺垫够了,伊朗也需要恢复经济,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就又回到了谈判桌上。

核心分歧:五大结构性矛盾

只不过,双方虽然选择了谈,但核心的分歧,仍让这次谈判进展不大。

首先,制裁问题。

伊朗坚持要求美国必须一次性解除所有经济制裁,包括对石油出口、银行交易等关键领域的限制。但美国只想部分解除制裁,而且还要保留"快速恢复制裁"的权利。双方对谈判性质的认知差异,让他们难以达成统一。

其次,铀浓缩问题。

美国要求伊朗必须把离心机数量从现在的约1万台减少到5060台、拆除所有先进型号的离心机,把浓缩铀纯度从60%降到3.67%(民用级别)。而对于已经煮熟的鸭子,伊朗根本不可能放弃,他们直接援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4条,坚称和平利用核能是其"不可剥夺的权利"。对于库存浓缩铀,美国主张运到第三国稀释,伊朗则说不如你把我的浓缩铀库存买了,等于让美国成为了客户。


第三,谈判范围。美国一直试图将弹道导弹项目(及支持地区代理人(如黎巴嫩真主党)纳入谈判,而伊朗则说这些与核协议无关,直接拒绝。

第四,协议保障。伊朗早就见识到了美国政府的善变,所以他们这次要求美国以立法形式确认协议效力,或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具有约束力的新决议。但美国内部,国会两党对立严重,共和党反对任何"束缚美国手脚"的立法保证,民主党则坚持保留"制裁快速恢复机制"。美国内部都谈不拢,何谈对外。

最后,以色列搅局。或许是巴以冲突给了内塔尼亚胡勇气,以色列如今认为当前是摧毁伊朗核设施的最好机会,而这与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立场形成了对立。再加上近期美国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这更加引发了以色列不满。顾及到盟友的利益,美国也不会松口太多。


未来展望:三种可能情景

基于当前态势,美伊核谈判可能走向三种发展路径

第一种可能:各退一步。双方或可借鉴2013年临时协议(JPOA)经验,先就部分议题达成过渡性安排。例如伊朗暂停生产60%丰度浓缩铀,美国相应解除部分金融制裁,大家都有一个台阶下。

第二种可能:继续耗着。谁也不让步,伊朗接着搞核研发,美国继续制裁。只不过这种僵局风险极高——伊朗核技术能力持续积累,可能最终突破"不可逆点";而美国则可能因盟友施压或国内政治变化再度转向对抗。


第三种可能:突然翻车。假如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进行了军事打击,或波斯湾地区出现了意外冲突,这些都能把谈判桌给掀了。当然,这种概率并不算大。

信任重建之路漫漫

总之,美伊这场谈判拉锯战,根本问题就是互相不信任。美国想全面限制伊朗的影响力,伊朗则坚持"核能力"和"解除制裁"必须打包解决。这种根深蒂固的矛盾,不是简单妥协就能化解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两边立场天差地远,但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谈崩。伊朗外长松口说可以"放慢铀浓缩速度来建立互信",特朗普要去中东访问前也刻意收起了狠话。这说明双方都明白:就算一时半会谈不拢,至少得把对话渠道保住。


当然,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光在核问题上讨价还价那是远远不够的,美伊其实需要把地区安全、经济合作这些都打包进来,搞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否则,中东这个火药桶还是随时可能被引爆,而谈判桌上的外交官们,恐怕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许愿"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