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夫荆楚家学,源远流长。青铜编钟奏和谐之韵,曾侯乙墓藏礼乐之光。云梦秦简启家书之源,孔壁遗篇传训诫之方……”
2025年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家庭建设主题展示全国示范活动暨第二届湖北省家庭文化节在宜昌隆重启幕,活动通过家文化长廊集中展现“文化家”“和美家”“文明家”“幸福家”“未来家”五大主题内容,让传统家文化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其中,一首通过DeepSeek创作的《荆楚家赋》,以斐然文采诠释荆楚家文化的底蕴和内核,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赞叹。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代代荆楚儿女吮吸着长江文明的乳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奏响家国奋进乐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 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湖北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创新的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 将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与帮助家庭解决急难愁盼、 服务家庭美好生活相结合, 与基层党建和城乡社区文化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 抓住节日节点、 注重常态长效, 推动资源和服务落到基层、 惠及家庭。团结引领全省广大家庭传承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纵深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夯实了家庭根基。
家规家训亮家风,家书家信传家风
“那是在父亲获得共和国勋章后不久的一天,他递给我一张纸,认真地说:‘你拿回去好好看看。这张纸我复印了几份,你们姐妹们每人一份。’我拿过来一看,纸上写着《功勋荣誉获得者行为规范》,最后一条也就是第六条,要求勋章获得者“注重家风,传承美德”。于是我把这张纸放在家里最显眼的玻璃柜里。
在第二届湖北省家庭文化节上,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女儿黄峻女士深情讲述了黄院士“隐姓埋名三十载,许身报国铸重器”的家国情怀,向人们诠释了真正的家风不是刻在匾额上的金字,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基因。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为了动员广大家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规家训,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湖北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家规家训亮家风”、“家书家信传家风”等一大批家庭家教家风宣传展示活动和实践活动。
在咸宁市,“家风家训亮家门” 活动目前正在全市逐步推开,在嘉鱼县四邑村,崇阳县回头岭村、大市村,通山县石门村等一大批城乡社区、楼栋院坝, 纷纷以展示牌、 楹联、 文化墙、 宣传栏等形式, 组织动员家家户户把家规家训张贴上榜、 悬挂上墙、 推送上网,户户立家规、家家写家训的风气蔚然成风,亮在门口的家风家训,正成为当地开展家风建设的一项特色做法,也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咸宁市妇联负责人表示,通过在各家各户门口“亮”出家训牌匾,小小“家训牌”成为了督促村民做人做事的一把标尺,为推动良好民风社风的形成,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孝感市,当地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依托“中国最早的家书”,以家书文化为依托,融合孝廉文化与红色基因,打造了“家书孝语”工作品牌。“家书孝语”深耕家书文化,以“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为抓手,深挖孝廉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资源,推动孝道精神与红色信仰融入家风传承;通过“说、唱、展、演”等方式传承家书文化;通过打造“巾帼红”家风宣讲团,开展家书文化创享大会、孝行月等实践活动,推动家风建设从“指尖”到“心间”。各类写家书家信、 读家书家信、 展家书家信等动, 激发了群众内心深处最温馨的家庭情愫、 最深厚的家国情怀,助力形成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也构建起了具有孝感特色的家风建设体系。
THE END
本文来源: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鹏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