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掌上张家界5月12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焦柳铁路禾家村至张家界北区间宋家湾村路段多次发生人员横越铁路被火车撞致身亡的情况,对此,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张家界工务段做出回应:
相关媒体报道基本属实。一直以来,对焦柳铁路禾家村至张家界北区间宋家湾村路段多次发生路外伤亡事故,铁路部门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加装安全提醒标识、加强司机嘹望鸣笛、引导村民穿越就近涵洞、开展路外安全宣传等措施,尽力防止路外事故发生。
记者在宋家湾村逐户走访核实,多年来,已至少有17人在焦柳铁路宋家湾村段被火车撞致身亡。
湖南省张家界市宋家湾村,一条穿村而过的焦柳铁路,在47年间吞噬了至少17条生命。2025年4月6日,15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在铁轨上殒命,成为这一“死亡路段”的最新牺牲者。面对舆论拷问,铁路部门终于宣布将于6月启动防护栅栏安装工程。然而,一条需要以17条人命为代价才换来的“安全整改”,暴露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滞后,更是社会治理中“人命成本”的冰冷计算。
焦柳铁路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三线建设”的战备铁路,其设计以“靠山、隐蔽”为原则,线路穿山越岭,弯道和隧道密集。在宋家湾村,铁路直接将村庄一分为二,村民上山耕作、日常出行均需横跨铁轨。然而,这条时速120公里的铁路,在建设初期既未设置防护栅栏,也未预留足够安全距离。部分村民的住宅距铁轨仅0.8米,形成“人铁混居”的险局。
更令人痛心的是,此类设计缺陷早已埋下隐患。自1980年代起,该路段事故频发,铁路部门长期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推诿责任,其治理逻辑充满矛盾。
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普速铁路安全保护区应设12米,但焦柳线因建设年代早,既未达标,也未封闭。铁路部门辩称“时速120公里以下无需强制封闭”,却忽视山区弯道制动难度远高于平原的事实。类似广深铁路等干线早已安装高1.9米护栏,而焦柳线防护长期缺位,暴露治理标准的双重性。
铁路部门曾测算,宋家湾村需修建18座天桥或涵洞,成本远超预算;而村民搬迁费用更是“天文数字”,这种“成本优先”思维导致整改一拖再拖。2024年,张家界工务段仅投资26.5万元用于2.5公里防牛栏施工,而对人命关天的防护栅栏却迟迟未动。
地方政府与铁路系统的权责模糊地带,成为推诿塞责的灰色空间,乡村道路规划缺失、留守群体监护真空、特殊人群关怀机制失灵,这些系统性缺陷被通通推给了“村民安全意识淡薄”。
其实,装警示牌、开展护路宣传等措施治标不治本,村民称:“警示牌挂了几十年,但绕路太远,谁管?”铁路部门将安全简化为“数据合规”,却无视村民实际生存需求。17名遇难者中,残障者、儿童、老人占多数,他们的生命安全在治理优先级中被边缘化。
宋家湾村的17条生命,不应成为社会治理惰性的注脚。若每一次整改都需以人命为代价,则所谓“发展”不过是权力的傲慢与制度的失灵。贾谊曾言:“教导者不引其正道,则祸患无穷。”今日之铁路安全,亦需以生命为尺,重塑治理的价值排序——唯有将“人命重于成本”刻入制度基因,方能让铁轨真正成为连接远方的纽带,而非吞噬生命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