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领导人和英雄战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解放战争时,还有部分国民党军队试图进行反抗。他们制定阴谋诡计,试图等待时机,再次拥护蒋介石,成为中国的领导者。

宋希濂是国民党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他与胡宗南仍抱有幻想,密谋大计,试图拥兵开战。最终他们的计谋被蒋介石否定了。他的下场也非常凄凉,被俘虏后,他麾下所有的士兵,被全部歼灭。



建国后,宋希濂被特赦,陈赓将军亲自接他出战犯管理所。陈赓是宋希濂的同学,他们都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同时陈赓还是宋希濂的启蒙人,是他介绍宋希濂入党

陈赓战场起义,如今已成为将军,如果宋希濂坚定不移地跟随陈庚一起,那凭借他曾是国民党中将的身份,也可以在建国后被授予一定的军职,不至于落得如今阶下囚的下场。看曾经与他在国军同级别的陈明仁就知道,如今陈明仁已成为上将。



宋希濂唏嘘不已,可当时的他不会料想到如今的局势发展,或者说他不愿相信全国解放是大势所趋。宋希濂与自己的朋友胡宗南,筹划了一个大的阴谋,想要召集手中的兵力与解放军一战。

其实宋希濂也有机会与解放军交好,但他并没有听这些人的建议,当时湖南起义前,陈明仁曾经鼓动宋希濂和他一起,但宋希濂只拿自己事情多作为借口,回绝了他。宋希廉的下属也曾经问过他要不要与解放军方面接触,宋希廉表现非常坚决。



宋希濂和胡宗南秘密商讨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们俩都觉得蒋介石以及他的家族处事作风奢靡,为人方面都十分无能。如今国内局势对国民党非常不利,宋希濂和胡宗南他们一直在想第三次世界大战能不能打起来,这样可以缓解国内的压力。

除此之外,他们也在想两人联手是否可以顶住解放军的压力,保住西南华南。如果真的保不住,那他们又该何去何从,该往哪里撤退呢。两人商讨这些问题一直到深夜。



因为国际形势,目前看第三次世界大战短期内不可能打起来,宋希濂和胡宗南的压力又多了一重。而仅仅靠他们两个人的力量,以及蒋介石手中稀少的兵力,毋庸置疑,他们是不可能和解放军对抗的。

宋希濂和胡宗南两人开始核算各自有多少兵力,满打满算有三十万大军,但他们两个人太过自信,其中也有好多军队在后来已经打算起义,两人试图用这些军队与解放军对抗。



如果国内的基地没办法保住的话,胡宗南和宋希濂还制定了另一个计划,们可以从边境退往缅甸,即使缅甸会阻止他们,但依靠手中的兵力对抗入境是很简单的。

两人在开始计划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得到蒋介石的批准,他们把这些计划告诉蒋介石,却得到蒋介石的极力否决,蒋介石仍然还在做自己的春秋大梦



蒋介石不想从国内的战场退出去,坚决要他们二人保住西南地区,因为西南地区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成为他们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除此之外,蒋介石还让他们联合刘文辉和邓锡侯,一起对抗解放军

蒋介石与他们的观念相反。他认为要守住西南,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再给解放军一击。在蒋介石这里得到否决的胡宗南非常失望,毕竟他和宋希濂计划了很久,可是又无可奈何,最终也没能实施。



不止胡宗南很懊悔,连宋希濂在多年之后还说如果当时计划得到实施的话,可能会保全三十万人的生命。但赵当时的战局来看,就算他们的阴谋得到实施,最后也不一定打败解放军,甚至可能连后路都没有。



一步走错,就走了许多弯路的宋希廉。非常懊悔,多年后,他仍感慨自己当时的决定。但事实是不会改变的,当时全国解放是大势所趋,他们再怎么顽固抵抗都是无用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