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老人离世后,这四种“遗物”千万别留!
家里老人走了,收拾遗物的时候,除了留些念想,有些东西真得果断处理。
老话说得好:“旧物不除,新运不来”,倒不是迷信,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在整理遗物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点。
有的是该留着,但是有些是千万不能留着了,这不仅是对逝者好,也是对子孙后代好。
今天就来唠唠,老人去世后,哪四种东西最好别留!
一、恩怨不能留,放下才能往前走
老人在世时,家里难免有磕磕碰碰。兄弟姐妹因为照顾老人的分工闹矛盾,或者亲戚间因为人情往来结了梁子,这些恩怨在老人走后,千万别跟着“继承”。
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恩怨,何况恩怨也是上一代人的,不祸及后代。
之前有个邻居家,俩兄弟因为老父亲住院时的陪护时间吵架,老人去世后还在争“谁更孝顺”,结果闹得亲戚朋友都不敢上门。
人都走了,再揪着过去的矛盾不放,除了让自己心里添堵,还会影响整个家族的关系。
不如借着这个机会,把话说开,该道歉道歉,该释怀释怀。老人肯定也不想看到孩子们因为这些事闹得鸡犬不宁,放下恩怨,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二、账款不能留,算清账才能不生嫌隙。
老人去世后,手里可能有没还完的债,或者别人欠的钱,这些账款一定要及时清算。
有位读者分享过,他爷爷走后,家人整理遗物发现有张借条,上面写着亲戚借了5万块。
因为没及时沟通,几年后亲戚以为不用还了,最后闹到法院,好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
该还的钱早点还,该要的账赶紧要。整理遗物时,把老人的账本、借条都翻出来,召集家里人一起核对清楚。
如果是数额不大的人情往来,对方实在困难,也可以大方说不用还了,落个体面。要是拖拖拉拉,最后只会让经济纠纷变成家庭矛盾。
三、纠纷不能留,早解决才能少折腾
老人留下的房产、土地,或者和邻居的地界纠纷,这些问题千万别拖着。
之前听说老人说,在村里的一对兄弟俩为了争老人留下的房子,谁都不肯让步,结果房子空了十几年,谁也住不进去,还白白交了不少物业费。
遇到这类纠纷,要么一家人坐下来商量个解决办法,该分的分,该卖的卖;要么直接走法律程序,按规矩办事。
拖着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时间越长,矛盾越复杂,甚至可能影响下一代的关系。
四、过度悲伤不能留,好好活着才是最大的孝顺
除了上面这些看得见的“遗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更不能留——过度悲伤的情绪。
有些子女在老人去世后,整天沉浸在痛苦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
老人辛苦一辈子,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过得好。一直陷在悲伤里走不出来,反而违背了老人的心愿。
怀念是正常的,但也要学着慢慢放下。可以把老人的照片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偶尔翻翻老相册、讲讲过去的故事,用温暖的回忆代替痛苦。
家里老人去世,处理遗物是件既繁琐又伤心的事。但记住,断舍离不是绝情,而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
恩怨、账款、纠纷、过度悲伤,这四样“遗物”该放下就放下。把日子过好了,家族和和睦睦的,才是对老人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