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自己35年前吃过的一顿饭吗?

事例的主人公名叫吴强,出生于浙江丽水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小乖巧懂事,上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帮父母干农活。

1989年夏,15岁的吴强刚从学校放假就回了家。就当吴强准备甩开膀子好好帮父母干农活时,父亲却突然病倒了。



吴强母亲二话不说就请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看过后,开了药,但是吴强父亲连续吃了一个星期,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变严重的趋势。

吴强知道,一直以来,父亲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下,必须尽快得到科学的医治。

彼时,吴强母亲的身子骨也并不好,他虽然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姐姐们常年都在外地,弟弟还年幼,于是,带父亲出门就医的重任一下子就落在了吴强肩上。

之后,吴强便带着父亲来到了县医院,当看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刻,吴强感觉天都要塌了。

吴强父亲患的是肝癌,已经到了晚期,继续治疗的话虽然不能治愈,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稍稍延长患者的生命。

和家人一番商量后,又与县医院医生做了沟通,吴强决定带父亲去杭州诊治。

可杭州距离吴强老家丽水近三百公里,要知道,年仅15岁的吴强在这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现在陡然要他出远门,而且还要带一个病人,这对吴强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吴强母亲不放心,她的意思是写信给他那远在外地的两个姐姐,让她们回家帮着照料父亲。

吴强一摆手,表示姐姐有她们自己的事,况且从写信到收信,中间要耗费很多时间,还不如自己带着父亲去看病。



从老家到县里,再从县里到杭州,几经周折,吴强带着父亲终于来到了当时的杭州的一家肿瘤医院。

来之前,吴强就向县医院的医生打听好了,杭州这家肿瘤医院里有个叫潘浩的医生,不仅医术超群,而且宅心仁厚,对病患特别有耐心,来这家医院找他准没错。

所以,吴强扶着父亲来到这家肿瘤医院后,当即就挂了潘浩医生的号,对于吴强来说,这个素未谋面的潘浩医生就是他们一家人的救命稻草。

之后,潘浩医生仔细、耐心地给吴强父亲做了检查,又给他开了去拍片子的单子,并详细交代了拍片室的位置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也许是大半天的舟车劳顿所致,本就不舒服的吴父此刻更是走不动道了,为了节约时间,吴强二话没说,背起父亲就往楼下去了。

等到吴强再回来时,潘浩医生发现他依旧背着自己的父亲,可能是刚才上下楼梯太着急,再加上他也只有15岁,再回到潘浩医生面前时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通过先前的问诊,潘浩医生也大概知道了这对父子的基本情况。吴强初中都没毕业,也仅仅只是个15岁的孩子,却独自带父亲大老远来看病,这份懂事和执着让潘浩医生动容。



虽然彼时市医院的医疗条件比县医院好,但很多检查的结果往往需要三五天才能出来,而且有些检查需要早上空腹,鉴于此,吴强便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

可医院附近的房子价格本就不便宜,算上那段时间隔三差五去医院做检查的费用,再加上一日三餐做饭的成本,很快,吴强出门时带的那些钱就消耗了大半。

吴强知道,房租和医疗费这些都是硬性消费,没办法,他只能从日常的一日三餐上面节省了。

为了省钱,吴强和父亲平日里只吃些青菜配白米饭,到后来连青菜都吃不起了,只能吃咸菜配馒头。

本就消瘦的吴强在那段时间又瘦了许多,有好几次,他背着父亲往返医院与出租屋的途中都差点晕倒,但最终他都挺了过来。

那天,吴强照例背着父亲去医院,在聊天的过程中,潘浩医生也是看到吴强精神状态很不好,所以便多问了一些他们父子这些日子的生活状况。

得知吴强为了省钱而吃咸菜配馒头的那一刻,潘浩医生心里一颤,再看看吴强那瘦骨嶙峋、面黄肌瘦的样子,他当即向吴强发出邀请,让吴强中午带着父亲去他家里吃顿饭。



吴强和潘浩医生素不相识,两人又非亲非故,面对对方这突如其来的邀请,吴强当然不好意思答应。

见此,潘浩医生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孩子,你父亲现在病了,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能生病啊,只有吃饱饭才有力气照顾好你父亲。”

听到这,吴强鼻头一酸,他觉得潘浩医生说的话在理,见对方一脸诚恳,所以之后他便带着父亲去了潘浩医生家。

到家后,潘浩医生便将吴强父子的情况悉数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后也是动了恻隐之心,她先是招呼这对父子坐,之后便去厨房忙活了。

那天中午,潘浩医生的妻子张罗了一大桌子菜,有荤有素,基本都是吴强家里平时吃不到的那种菜,尤其是其中的一盘红烧肉让吴强印象深刻。

要知道,吴强平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条件相对不是那么拮据,才有机会吃到红烧肉,而且每次刚端出来,两个姐姐及弟弟很快就会抢光,他自己其实也吃不上几块。



而这次没人跟他抢,也许是看出了吴强喜欢吃红烧肉的缘故,席间,潘浩医生一个劲儿招呼父子俩多吃点,潘浩医生的夫人见吴强羞涩不肯动筷,更是主动端起盘子往他碗里扒拉了许多红烧肉。

吃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红烧肉,吴强的泪水再也没能憋住,无声滑落,顺着脸颊流到了嘴角,和着那可口的红烧肉一齐入肚,他感觉那碗红烧肉是他长那么大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

即使后来吴强成年后,他也吃了很多次红烧肉,却没有哪一次的味道能赶得上潘浩医生家里的那顿。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潘浩医生经常邀请吴强和父亲去他家吃饭,每次去,潘浩医生的妻子都会做上满满一大桌饭菜,而且每次的饭菜都不重样,有时是红烧肉,有时是红烧鱼,有时是炖鸡汤。

身在异乡求医的吴强父子无依无靠,举步维艰,潘浩医生一家人的举动如同冬夜里的一盆炭火,不仅温暖了吴强弱小纯洁的心灵,更是照亮了他往后人生的道路。

不久,吴强出门时带的那些钱就见底了,考虑到经济条件等因素,吴强父亲主动提出回老家静养,吴强收拾了下行李,遂给父亲办理了出院手续。

出院那天,潘浩医生找到了吴强,并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他嘱咐吴强一路小心,后期如果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联系他。

吴强笑着和潘浩医生告了别,之后扶着父亲坐上了回丽水的大巴车。



由于吴强父亲患的是肝癌,且已到了晚期,回家一段时间后还是带着不舍与遗憾离开了人世。

一下子,吴强永远失去了父亲,之后,吴强变得更坚强了,不仅艰难求学,更是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照顾弟弟的重任。

往后的日子里,吴强从没有忘记当初自己和父亲在杭州饿肚子时,潘浩医生一家人的热情款待,以及那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红烧肉。

而且受潘浩医生和其夫人的影响,之后吴强也一直告诫自己,做人要善良,要真诚,要做个好人。

那年中秋,吴强也是在和母亲的聊天中提到了父亲,进而提到了当年自己带父亲去杭州看病的事情,吴强一下子就想到了潘浩医生,想到了那碗红烧肉。

吴强本来想给潘浩医生打个电话问声好,却发现当年潘浩医生留给他的那张带有电话号码的纸条不知何时弄不见了……

时光蹉跎,转眼35年过去了,吴强也由当年青涩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人到中年的大叔。自从当年父亲病逝后,他就挑起了这个家的大梁,照顾多病的母亲,以及那年幼的弟弟。



而这35年光阴里,吴强也经历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历程,在他的努力下,家里的生活也是越变越好,红烧肉更是吃了无数次,却再也没吃到过像那天在潘浩医生家里那么好吃的一碗红烧肉了。

不仅如此,在这35年时间里,吴强也接触了许多医护人员,却始终没遇到过像潘浩医生这样,对工作认真,对患者温暖的医生了。

人到中年,经历地多了,往往就会更怀念以前的一些美好时光。

对于吴强来说,当年自己只身带父亲出门就医的那段时光算不上什么美好回忆,但对于潘浩医生一家的一饭之恩,他却始终铭记在心。

2024年春,50岁的吴强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带着妻儿前往杭州寻找潘浩医生,当面感谢他们一家子的一饭之恩。

吴强的妻子在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十分赞成。

之后,吴强载着家人从老家出发,足足开了6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杭州那家肿瘤医院。



来的时候吴强就想好了,已经过去了35年,潘浩医生肯定是退休了的,他不指望能在医院找到潘医生,却希望医院其他医护人员能给他指明潘浩医生现在的住址就行。

然而他还是疏忽了一点,那就是潘医生退休了,当年与他共事的其他医护人员基本也都退休了,该医院里的医生大多都是年轻后辈,别说知道潘医生的住址,哪怕提起“潘浩”这个名字,也没几个人知道。

这时,吴强就努力回忆着,当年自己和父亲是去过潘医生家里的,而且还不止一次,他想回忆起具体路线,然而这35年里城市的变化太大了,再加上时间久远,他实在没能想起来。

“难道再也见不到潘浩医生了吗?”吴强喃喃道,心里满是不甘。

好在吴强询问的那些医生里,有位医生虽然不认识潘浩医生,但自他听说了吴强和潘浩医生当年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于是动用自己的人脉到处询问,最终还真的问到了潘浩医生当前的住址。

在这位医生的帮助下,吴强和妻儿很快就找到了潘浩医生的家。

不过,在去潘浩医生家之前,吴强和妻子商量了起来,去潘浩医生家肯定不能空手,带些什么比较好呢?



吴强想过直接发红包或者买些昂贵的礼品,但都被妻子否决了。妻子表示,当年,潘浩医生一家对吴强和父亲的关照真挚感人,不掺杂任何目的,是一种纯纯的善举,世俗的物质只会亵渎这份良善。

最终,在妻子的建议下,吴强决定送潘浩医生一块牌匾,上面就写“医德双馨”,他觉得,没有什么比这四个字更能代表自己对潘浩医生当年恩情的感激。

当吴强再次站在潘医生家门口时,35年前的往事如潮水一般浮现,潘浩医生的容颜,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潘医生夫人做的那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红烧肉,一股脑灌入了吴强的脑海中。

“咚咚咚!”吴强怀着忐忑的心情轻轻敲响了屋门,他不知道潘浩医生是否还记得自己,自己的突然造访又会不会打扰到对方……

过来开门的正是潘浩医生,吴强只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只不过时过境迁,当年风华正茂的潘医生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形容枯槁。见到吴强的时候,潘浩医生愣住了,“您是?”

见此,吴强急忙将35年前自己背着父亲来杭州就医,并在此期间受到潘浩医生一家的照顾的事一一叙述了出来,潘浩医生这才想了起来。

“对,那年你才15岁,瘦骨嶙峋的一个孩子却背着父亲满医院转,我记得,到现在还记得!”潘浩医生满脸笑容地打量着吴强和他的妻儿。



接着,潘浩医生便将吴强和他的妻儿迎进了屋,当吴强从身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书有“医德双馨”的牌匾递到潘医生面前时,潘医生愣住了,“小吴,你这是?”

“潘医生,来的路上我也想过买水果买其他礼物,甚至都想过直接给现金来表达我对您和您夫人当年的一饭之恩,但思来想去,觉得那些都太物质,也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感谢,所以特意让人制作了一块牌匾,希望您收下!”吴强一字一顿地说着,声音里带着些许哽咽。

闻此,潘浩医生也没作谦,双手郑重地接过了牌匾,“小吴啊,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我这老头子!”

但很快,潘浩医生话题一转,“对了,你父亲?”

吴强也没隐瞒,便将当年离开杭州后父亲病故以及自己弄丢那张小纸条的事都告诉了潘医生。

潘医生听后,脸上浮现出了些许遗憾之色。



之后,吴强当着妻儿的面,又将当年潘医生一家的恩情叙述了一遍,他的目的是想要儿子也向德艺双馨的潘医生学习,懂得感恩,做一个良善之人,并将这份良善一代代传递下去。

潘医生和吴强的故事让人动容,即使跨越了35年,但这恩情里蕴含的人性光辉永不过时。

潘医生医者仁心,道德高尚,不愧于“德艺双馨”这四个字,那一顿红烧肉不仅温暖感动了吴强的心,更是让笔者落泪。

最后,祝愿潘医生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也愿像潘医生这样的好人越来越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