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起初兵力尚不足五万人。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竟能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最终规模达到了 127 万人之多。这一令人瞩目的转变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其中,在扩军过程中所采取的宣传策略又起到了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所展示的内容,正是节选自 1943 年 11 月 1 日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的《拂晓报》所发布的《参军运动宣传大纲》中总结的参加新四军的五大好处。
一、参加新四军就是抗日民族英雄。中国抗战已有六七年了,眼看日本就要失败,中国就要胜利。新四军是英勇抗战的模范,凡参加新四军也就是一位抗日民族英雄。
二、新四军是一个革命家庭。新四军与伪军反共军不同,新四军里官兵平等,老战士爱护新战士,吃穿都一样,一年四季,春天发两套单衣,夏天发一套衬衣,冬天发棉军衣,棉被心,站岗出差大家轮流,三个月发一双鞋子,按月发零用钱,学习费。
早上出操,上午上军事课,政治课,下午学识字,读报纸,学唱歌,做游戏,在一周或一个月开一次同乐会,大家在一块说笑话,讲故事,唱歌,演戏,你要办好了一件工作,就把你的名字登报,大家都尊敬你。
无论战士和战士,干部和战士,都团结亲爱像亲兄弟,有话大家讲,有点错误,也不准打人骂人,一个人在家里好日子亦不一定这样快乐,所以新四军是一个革命家庭。
三、参加新四军可以读书识字。新四军是大众自己的武装,因此参加了新四军不但会使我们做一位抗日民族英雄,还要使我们大家学得文武双全。
要是一个大老粗,过去因生活极苦无法上学,参加新四军不上两年,就学得能写会算;要是一个受压迫,受剥削受穷苦的人,参加了新四军就是光荣的新四军同志,懂得的道理多起来,邻里亲友哪有不尊敬的。
四、政府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在我们边区各区乡都成立了优抗委员会,专门负责优抗工作,并规定了“解决抗属缺乏或没有耕田的困难”、“调查公地学田”、“好的公荒”“本族祠堂地”及“优抗委员会向地主和富裕的佃户说服让租一部土地佃给贫苦抗属”等办法,实行固定代耕制度,帮助贫苦抗属借麦种。
谁要参加了主力部队,家属生活贫苦者的,主力部队每年发给每户公粮一右,此外合作社卖的货物,抗属有优先权,过年过节军队政府还请军属去吃饭,这一些实施,都是因为他家里有了光荣的抗日军人,家属也就成为光荣的抗日军人家属了。
五、参加新四军是工农最好的出路。我们工农劳苦大众,一年苦到头,受尽穷苦艰难,日晒,霜打,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的做工种田,而所收获的东西,还不够吃穿的,这日子能一辈子就过下去吗?不行,大家要生活好起来,只有武装起来干革命,可是我们大家不能盲目的去当兵,要是干上维持会,就会几辈子被人骂你是个汉奸,要是参加了反共军,那就是丢下了大众和自己的利益,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走狗,来压迫全国最大多数的自己人!
因此我们大众,要认清了新四军是真正的大众革命武装,只有参加了新四军,才是我们大众的最好出路!
这些宣传对新四军扩军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共淮北区委副书记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刘瑞龙在1944年4月20日做的《一九四三年淮北冬季扩军总结》中给出了答案。
高干会议交付的任务是:基本区八个县(洪泽县不在内)2400名,邳睢铜300名,萧铜200名,宿东300名,共扩3200名新兵补充主力。地方武装补充数目未规定,只洪泽县自己规定扩60名。
根据现有材料统计:八个县扩大主力3047名,较原定数2400名超出647名,多百分之二十七,扩大地方军(县、区、乡队,1144名;主力与地方武装一起是4191名,较原定数多出1791名,超过百分之七十四,各县数目大部以收条为据。此外,邳睢铜已扩大主力540名,扩大地方军120名,共扩660名,萧铜已扩大主力200;宿东尚未开始。
总的说来,基本区八个县及邳睢铜、萧铜,完成了区党委所给予的任务,并且一般的响应了超过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号召。各县报告已完成的数目字为:
主力:泗南643名,泗阳330名,泗宿163名,泗灵睢177名,五灵凤675,淮泗448名,淮宝415名,盱凤嘉186名,郅睢铜540名,萧铜200名,共计3787名。
地方武装:泗南146名,泗阳319名,泗宿128名,泗五灵凤97名,淮宝362名,洪泽92名,邳睢铜120名,共计126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