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 花15万元购买新能源车准备跑网约车,却因4S店失误导致车辆沦为"黑车"。究竟咋回事儿呢?
近日,杭州的胡先生向媒体反映,他在极狐中心杭州萧山店购车时遭遇合同履约纠纷,维权过程一波三折。
今年4月,胡先生在极狐中心杭州萧山店,购入一辆极狐阿尔法S5新能源车,明确告知销售购车用途为网约车运营。
由于不懂营运车辆的上牌流程,胡先生便委托4S店进行办理,销售合同上约定的也是由4S点代办保险上牌,交付的是营运车辆。胡先生提供的微信沟通记录显示,其在购车群中多次强调需办理营运车辆手续,销售也承诺"全程包办"。
然而一周后,胡先生拿到行驶证时发现车辆性质竟为非营运。根据《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实施细则》,网约车须为出厂新车且登记性质为预约出租客运。这意味着这辆已上牌的新车彻底丧失网约车运营资格,且杭州明确规定非营运车辆不可转为营运性质。
面对胡先生的质问,4S店工作人员起初推卸责任,称是代办上牌人员操作失误,仅愿赔偿一两千元,并建议胡先生去起诉或找媒体。
于是,胡先生听从了4S店的建议,将自己的遭遇曝料给了浙江卫视小强在线。在记者陪同胡先生到店采访时,工作人员先是质疑记者身份,后又以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回应。
随后,在媒体的帮助下,杭州市萧山区交管部门核实后发现,问题出在4S店提交的申办材料缺失关键文件——既未提供出租车预受理证明,也未口头告知需办理营运牌照。而负责此事的姜经理以“主管金融业务,不熟悉办证流程"为由,回避采访。
对于胡先生的遭遇,有律师明确表示,购车合同明确约定车辆用途为营运,因4S店过错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全额退款。
而当媒体深入介入后, 4S店态度终于发生了转变,主动提出协商解决方案。
目前最新进展为,极狐4S店承诺为胡先生更换新车,并将问题车辆转为店内自用,承担全部保险、过户费用。胡先生表示则表示,僵持下去没有意义,能提到合规新车就行。
该事件暴露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的代办服务乱象。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办理营运车辆时需全程监督材料递交,必要时留存书面凭证。对于企业而言,专业服务流程的规范性和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仍是亟需补上的重要一课。
对于胡先生这样的遭遇,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