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得跟大伙唠唠一件特别严肃又和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你身边有没有那种特别“仗义”的亲戚朋友,找你借身份证办点事儿,你抹不开面子就借了?或者有人找你签个字,你也没多想就签了?要是真遇上这种情况,那可得小心了,因为一个不小心,你可能就得背上巨额债务,哭都来不及!

就说有这么个事儿。小李有个远房亲戚,平时关系看着还行。有一天,这亲戚突然找到小李,说自己生意上遇到点麻烦,资金周转不开,想借小李的身份证去办个贷款,还说就是走个流程,绝对不让小李担责任。

小李这人吧,脸皮薄,觉得都是亲戚,能帮就帮一把,也没多想就把身份证借出去了。后来亲戚又拿着一堆文件来找小李,说贷款合同上得有个见证人签字,让小李帮忙签一下。小李还是稀里糊涂地签了字,根本没看合同里写了啥。



结果没过多久,小李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原来那亲戚的生意彻底黄了,贷款还不上,欠了上百万的债。更糟糕的是,因为小李在贷款合同上签了字,法院认定小李是担保人,得和亲戚一起还这笔债。小李当时就懵了,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当什么担保人,更没想过要还这么大一笔钱。他找亲戚理论,亲戚却躲起来不见人,留他一个人面对这烂摊子。

小李的遭遇可不是个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儿还真不少。很多人就是太相信亲戚朋友了,觉得大家关系好,不会坑自己,结果就被坑得惨兮兮。而且以前在法律上,对于这种签字行为到底算不算担保,有时候界定得不是特别清楚,让不少人吃了哑巴亏。

不过现在法院出了新规,对这类签字行为有了更明确的说法。按照新规,要是你在一些涉及债务的合同上签了字,比如贷款合同、借款协议啥的,就算你没明确说自己是担保人,但只要你的签字行为符合一定条件,法院就会认定你等同于担保人,得承担担保责任。这意味着啥呢?意味着别人欠了债,你得跟着一起还!



那啥样的签字行为算等同于担保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合同上签字的时候,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这份合同是和债务有关的,而且你的签字对合同的成立或者履行起到了作用。比如说,你陪着亲戚去贷款,在贷款合同上签了字,就算你没写“担保人”这三个字,但只要贷款机构有证据证明你知道这是贷款合同,你的签字就是为了保证亲戚能贷到款,那法院就可能认定你是担保人。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那我签字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是贷款合同,或者我是被亲戚骗了才签的字,这能算吗?从法律上讲,举证责任在你。你得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确实不知道合同内容,或者是在被欺骗、胁迫的情况下签的字。要是你拿不出证据,那法院还是会按照合同上的签字来认定你的责任。



所以家人们,以后遇到亲戚朋友找你借身份证、让你签字的事儿,可千万别再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不管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不管你们关系有多好,都得留个心眼儿。在签字之前,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合同的内容,看看这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合同,自己的签字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要是实在看不懂合同,那就找个懂法律的人帮你把把关。

身份证可是咱个人的重要证件,它代表着咱的身份信息,要是随便借给别人,万一别人拿它去干违法的事儿,或者像小李这样背上巨额债务,那咱可就麻烦大了。签字也不是小事儿,一旦签了字,就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咱挣钱都不容易,谁也不想莫名其妙地背上巨额债务。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家人的幸福,以后遇到这类事儿,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别再因为一时的“仗义”或者“抹不开面子”,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记住,法院新规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类签字等同担保,咱可千万不能随便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