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zhihu.com/question/60801814
01
张居正的教育没问题。
咱们去看看张居正的几个后代:
长子张敬修
在他死后被清算,遭到酷刑忍不过,留下绝命书后自杀。留有妻子高氏和儿子张重辉,高氏自杀未成,遂毁容抚养孤子成长;
四子张懋修
被抄家时投井未死,绝食数日仍不死,后面收集整理张居正的著作;
五子张允修,在后面被张献忠抓住后,狱中自焚而死;
还有著名的曾孙张同敞
坚持抗清,后成仁取义,成就了忠义之名。
就张家的几个晚辈,TM哪个像权臣之家了。
对比一下,都叫权臣的霍光家子弟如何?
本朝的严嵩、徐玠如何?
那TM才叫权臣。
教育方面黑张居正确实黑不动。
02
帝王心术这种东西,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
参考大汉朝历史,西汉前期几个皇帝的培养历程,都是放养模式,可以随时出宫,带着自己的班底到处跑,跟各色人等打交道
而且当上太子之后还会专门弄几个县出来,作为太子封地,一切事务自己管理,老皇帝不管
所以呢,大汉朝前期几个皇帝都属于超级在线状态,各种手段谋略非常厉害
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在手底下群臣各种七拐八绕之后说的话 写的奏章里面,看清楚真实事态,还有各色人等的心思
后面那些被文官封锁在深宫里面,读着儒家圣贤书长大的皇帝,大部分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也就只能被文官集团各种忽悠,再然后,事态忽然恶化爆发,又激怒攻心。
就像很多孩子大学玩游戏 放纵自己一样。
03
万历就是那个聪明的孩子,他看穿了帝王这个游戏。
越是聪明人越是难以忍受自己被愚弄。
他先是试图证明,然后是挣扎,最后就是放弃治疗,以不合作的方式来表示愤怒。
再加上从嘉靖那里遗传下的自私,最终造就了一个奇葩的皇帝。
张居正之后,他最信任的就是申时行了,毕竟他也是万历的老师,而且品行端正。
在立储问题上,申时行的立场与所有文臣其实是一致的,但他一直试图调和,稳步推进,别把皇帝逼急了,结果就被怀疑立场,直接被弹劾的奏章给攻击下台。
然后就是著名的酒色财气奏疏了,万历被骂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不是他要纠正我这个君王的过失,不是他骂我,而是他要沽直买名(靠骂君主来扬名),而阁臣们怎么劝万历的呢,说放他一马,要不不是随了他的心愿了吗?
君臣相疑到了这样一种程度,我只感到深深的悲哀。就算你让孔子来教导天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细数明朝后期的天子个个都不愿意与文臣们打交道。
正德住豹房,爱出游;
嘉靖住西苑;
隆庆在后宫;
万历不上朝;
天启做手工。
唯一一个爱上朝的崇祯直接亡国了,死之前说大臣误我,个个可杀(咱不讨论这段话的对错,只说明崇祯皇帝也不愿意和这帮大臣打交道)。
大臣呢
各个东林党化。
04
这也怪不得大臣,帝国游戏 一坛子浆糊,没办法。
拿万历皇帝最痛恨的是冯保来说。
冯保经常奉李太后的命令监督他,万历皇帝早早就假装醉酒要拿剑杀冯保未遂,亲政第一件事就是抄了冯保的家。
居然抄出上百万两白银,万历于是有理由怀疑和冯保亲近的张居正家也能抄出这么多银子:
他说朕贪财,因受张鲸贿赂,所以用他,昨年李沂也这等说!朕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之财皆朕之财,朕若贪张鲸之财,何不抄没了他?!
——《明神宗实录》
李太后什么态度呢?
她在清算张居正家产时的发言非常形象的体现了古代皇室对于大臣的态度:
时潞王将婚,所需珠宝未备,太后间以为言。帝曰:“年来无耻臣僚,尽货以献张、冯二家,其价骤贵。”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帝曰:“奴黠猾,先窃而逃,未能尽得也。”
李太后在皇帝清算张居正时正忙着给自己小儿子筹备婚礼,她对张居正这件事唯一的关心就是想把从张居正、冯保家里抄出来的金银珠宝都用到自己小儿子婚礼上。
已籍矣,必可得。
都这样了,谁还他妈为你家服务?东林党走起。
大明?我的股份能变现吗?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