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

这一天我真的站在了讲台上,才理解了我曾经的老师。 他们曾经歇斯底里给我讲的道理,现在看来都是至理名言,可我到二十多岁的年纪才明白这些道理多么可贵。 现在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想把这些道理传授给我的学生,可我同样叫不醒他们,就像老师叫不醒十年前的我自己。

在最懵懂的年纪,课本就已经将世界的真相教给了你我。只是,大家都忙着升学,忙着赶路,来不及消化和领悟。

成年以后,阅历撬开回忆,被封存的知识翻涌而出,随着血液到达四肢百骸。

正如,青年时读懂《背影》,懂得父母的平凡和伟大;

中年时读懂《未选择的路》,懂得选择不分对错,只有悔与不悔;

老年时读懂《赤壁赋》,懂得人生苦短,享受当下便是享受人生。


01

青年时,读懂父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学生时代,我一直不理解《背影》中花费大段笔墨写父亲买橘子的用意何在,直到那一天。


记得那是读大学的时候,暑假结束返校那天,看到爸妈忙完农活正在睡觉,我便没有告别,独自乘上了离家的火车。

旅程中,对家的不舍很快就被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掩盖。

入睡前,想起还未给父母报平安,打开手机,看到妈妈发来了一条短信:

妮儿,我下午睡醒,想到你今天要走,就喊着“妮儿,妮儿”去你房间喊你,发现你已经走了。我站在那儿看着你的屋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特别不是味儿。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还带着错别字。

读完,我早已泪如雨下。

和多数土生土长的农民一样,爸爸妈妈向来含蓄,不擅言辞。我们之间,耻于表达爱,也未说过思念。

这是第一次,我第一次感受到妈妈如此汹涌的情感和思念,像一股巨浪将我彻底淹没。

我不断在脑海中描摹着妈妈站在房间的身影,该是多么落寞。

那一刻,我理解了朱自清。

曾经我对父爱与母爱的理解过于狭隘。总觉得,母爱是地震中为孩子撑起希望的瘦弱身躯,父爱是《美丽人生》里用生命保护孩子童心时撒下的一个个谎言,它们该是感天动地、听者落泪的。

如今才明白,母亲在临行前的反复叮嘱、做饭被呛到时的咳嗽声,父亲被晒得黑红的皮肤、起满茧子的双手,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都是爱。

虽平凡,但同样伟大。

02

中年时,读懂选择

芥川龙之介曾写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后选择了从事教育培训行业,一直做到了管理层。

天有不测风云,双减政策实行后,公司裁员,朋友失业了。

于是,她每天都在抱怨,后悔自己当初选择了这个行业,导致现在一无所有,一事无成。

另一位朋友宽慰道:

“谁都想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与其后悔当初做的选择,不如好好想想,你做教培这么久,攒了多少钱财?积累了多少客户?获得了多少经验?这些都是属于你的东西啊。”

后来,她拿着这些年积攒的财富开了个小店,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再次见到她,我想到了曾经学过的那首诗: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


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岔路口,选择其中一条后,就难免会想:如果当初选择另一条,是否一切都会不一样。

只是,谁也不知道另一条路通往的是怎样的人生,或许是泥泞,或许是坦途。

选择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有后悔与不后悔。 请相信,过去的每一次选择组成了当下。

过去努力的你、成功的你、失败的你、偏执的你、懦弱的你、勇敢的你,无数个过去的你,组成了如今的你。

否定了任何一个曾经的你,就是在否定现在的你。

人生无悔,都是经历。这一路上的鲜花与鸟鸣、结识的好友与爱人、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才是最大的意义,不是吗

03

老年后,读懂豁达

史铁生曾经在《病隙碎笔》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和家庭都很不顺利。为了放松心情,便报了个旅行团。

在大巴上,听到身后两人在聊天。

年轻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这么大年纪去那么远的地方,多危险啊。”


另一位老爷爷慢悠悠地答道:

“人活着,在哪里不危险?走在路上可能被车撞死,在家里也有可能发生火灾、突发疾病,总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出门不社交不生活吧。我没那么多顾虑,只想趁还能走动的时候,多出去看看。”

《赤壁赋》里,客人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时,苏轼是如何宽慰他的呢?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与天地相比,人如蜉蝣,朝生暮死,何其短暂。属于你我的,唯有当下的清风与明月。

史航曾说过:生命是一个不断追寻的旅程,不是一个到达终点的行程。

生命的长度或许由不得人,但它的广度却是由人决定的,全在于你经历了多少事,走过了多少路,看过了多少风景。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因噎废食,何不在明天到来之前,好好享受当下呢?

一位读者曾在《想念史铁生》的书评中写道: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东西,是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了扳机。 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 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 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学生时代没能读懂的人生,生活会再次教会我们。

人至中年,每个幡然醒悟的时刻,都是被子弹击中的瞬间。

你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课文是什么?点个【赞】和【在看】,分享给家人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吧。

*本文首发于诗词天地,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按要求转载。编辑:拾一。

更多详情请点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