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上海市维护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例选树活动全面启动,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发展需求,围绕成长核心关切,以破解现实难题为导向,系统梳理上海市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创新成果。
近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上海市维护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例表扬名单》,95个案例脱颖而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选送的1件案例成功入选。
全链帮护,协同赋能,创新打造“1+36+N”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涉少案件中发现,对罪错少年、困境儿童等青少年的关注和司法保护难以通过个案的审理加以解决,更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必须联动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在刑事案件中,涉罪青少年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帮扶,帮助其矫正不良习惯,尽快回归社会;在民事案件中,涉诉困境青少年在判后需要持续社会观护,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合法权益。
为切实维护青少年权益,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创新举措,加强协同,一是线下联动,建立青少年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多方帮护触角全覆盖。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与团区委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团区委下属青少年社工组织,联动全区36个街镇社工点,形成1+36+N的社会帮护体系,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常态化维权服务机制。在案件审理中,引入青少年社工全面参与诉前调解、社会观护、心理疏导等各环节,并建立2名社工驻庭办公、36个街镇社工对接观护、定期专业培训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成效。驻庭社工已成功处理纠纷矛盾1700余起,形成200余份社会调查、家庭监护能力监测报告等。二是线上对接,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权益类青少年实时观护。利用司法大数据库、数助治理应用场景等数字资源,将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发的“未成年人案件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与团区委开发的“重点青少年管理服务平台”有机衔接,根据未成年人涉诉情况专设“权益类青少年”类别,将之纳入“公、检、法、团”共同关注、帮教、观护的多方联动范围,实现对涉少矛盾纠纷化解、权益保护的全链条协同治理。且实现线上一键派单、一键接单的闭环处置、全流程网上管理,提升社会帮护工作的时效性。同时依托数字法院,开发社会治理类应用场景,向团区委、教育局定期推送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权益类青少年的相关数据,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抓前端、治未病”,实现社会帮扶、观护的全流程网上管理,提升保护效能。
从个案出发,到跟踪介入,再到大数据覆盖,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借助社会力量精准发力,全面延伸司法保护触角,实现对青少年权益的全方位协同保护。
线索提供丨未家庭
稿件来源丨“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丨陈卫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