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清晨,马尼拉的街头弥漫着烤猪和茉莉花的香气,6860万菲律宾选民涌向全国9.2万个投票站。
这场中期选举不仅是改选1.8万个职位的政治洗牌,更是一场家族王朝的生死博弈——被关押在荷兰海牙的老杜特尔特隔着铁窗盯着实时票数,而总统小马科斯在马拉卡南宫的监控室里反复擦拭着眼镜,他的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场选举的初步结果显示,杜特尔特家族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达沃市及棉兰老岛多个选区,而小马科斯阵营则在首都圈遭遇滑铁卢。
凌晨五点,达沃市第38号投票站外已排起千米长队。68岁的老渔民曼努埃尔拄着拐杖排在队首,他的T恤上印着杜特尔特举枪禁毒的照片。"三年前我儿子被毒贩杀害,是老杜让街道恢复安宁。"
他颤抖着将选票投入票箱时,眼角泛着泪光。这种场景在棉兰老岛随处可见,即便杜特尔特因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被关押,仍以65万票高票当选达沃市长,得票率高达89%。
经济数据揭示了民心向背的深层逻辑。小马科斯引以为傲的"20比索廉价大米计划"彻底破产,实际米价已飙升至每公斤58比索,比竞选承诺高出近三倍。马尼拉的贫民窟里,主妇们举着空米袋质问:"总统先生,您说的廉价米在哪?"
菲律宾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通胀率高达12%,失业率维持在11.7%的历史高位,这些民生痛点成为压垮小马科斯支持率的最后一根稻草。
选举前夕,小马科斯姐姐伊梅的倒戈震惊全国。这位前参议员在记者会上甩出一叠文件:"我弟弟的决策完全被罗穆亚尔德斯家族操控!"她揭露总统办公室的机密文件显示,80%的内阁任命都需经该家族首肯。
更致命的是,伊梅组建的独立调查团发现,司法部在老杜特尔特被捕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原本应由菲律宾法院审理的案件,被强行移交海牙国际刑事法院,这被宪法学者视为"对国家主权的践踏"。
这种家族内斗直接反映在选举结果上。杜特尔特的小儿子塞巴斯蒂安以82%得票率当选达沃市副市长,其政治新秀身份反成加分项;而小马科斯力挺的公务员事务委员会主席诺格拉莱斯,在首都选区仅获8万票,不及对手的八分之一。
在决定副总统莎拉命运的参议院选举中,杜特尔特阵营斩获5个关键席位,加上原有支持者,已掌握至少9票否决权,彻底瓦解弹劾危机。
这场选举暴露出菲律宾家族政治的顽疾。从1946年独立至今,超过80%的国会议员来自134个政治家族,他们通过联姻、商业联盟构建起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小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2022年的政治联姻本被视为完美组合:前者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后者掌握棉兰老岛的基层势力。
但这种联盟的脆弱性在权力分配不均时暴露无遗——当小马科斯试图削减副总统莎拉的职权时,杜特尔特家族立即启动"地方包围中央"的反击。
美国因素在这场博弈中扮演微妙角色。小马科斯执政期间与美军举行128次联合军演,远超杜特尔特时期的年均4次。
但民众在街头采访中直言:"美军演习不能让我的孩子吃饱饭。"随着美国承诺的5亿美元援助落空,以及菲律宾被排除在"吕宋经济走廊"供应链之外,这种亲美外交反而成为小马科斯的负资产。
选举落幕之际,三个问题悬而未决:被关押的老杜特尔特能否重返政坛?莎拉会否在2028年问鼎总统?小马科斯如何收拾政治残局?
荷兰海牙的监狱会客室里,老杜特尔特对探监的支持者笑道:"我办公室的椅子还留着吧?"这种自信源于其家族在中期选举的压倒性胜利。法律专家指出,若莎拉阵营推动国会通过特别法案,可援引"国家主权豁免"原则要求引渡老杜回国受审。
而小马科斯的危机才刚刚开始。其支持率已暴跌至25%,内阁中三名部长宣布辞职,反对派正搜集其滥用选举资金的证据。
更棘手的是,原本支持他的宿务省长加西亚家族已转向中立,这种地方豪强的背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这场选举的余震将持续影响亚太格局。杜特尔特家族的传统友华政策与马科斯家族的亲美路线形成鲜明对比,棉兰老岛的中国援建项目进度或成风向标。
正如马尼拉大学政治系教授所言:"当家族利益与国家命运深度捆绑,菲律宾的民主就成了豪门桌上的轮盘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