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

近日,央视曝光了多地健康证办理乱象:体检项目缩水、劳务中介“代检”、制售假健康证。随后,涉事地回应:情况属实,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机构和个人做出行政处罚。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从事食品药品化妆品生产经营、餐饮行业、饮用水行业、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等特定岗位的从业人员,每年都至少要进行一次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并办理健康证,才可以上岗工作。但在一些地方,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种种违规情况,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而且,近些年相关乱象屡禁不止。

“食品行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从业人员如果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可能会通过食品传播病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办理健康证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健康证之所以要造假,从那些直接接触到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配送的群体层面看,他们有两个特点,一是想快速入职,二是对价格非常敏感。基于此,如果他们能在市场上通过20块钱快速获得一个假健康证,便很少会花200块钱去医疗机构做检查。

屡禁不止

根据报道,央视记者在多家医院体检时,检验过程松散随意,甚至漏检都能办下健康证。比如,在沈阳康民医院,在没有既往史的询问,没有针对皮肤传染病的体征检查,没有进行针对肺结核的X光胸透的情况下,仅过了一天,便办好了健康证。

不仅是部分医院存在违规行为,一些劳务中介还可以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代检”服务,通过冒名顶替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甚至男女互换身份,仍然可以通过体检。此外,也有人在制售假健康证,在网络平台,很容易就能找到“代办健康证”的各种广告,这些广告宣称“无需到场、当天出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随后,多地卫健委通报“健康证”办理问题调查处理情况,表示相关医疗机构存在媒体曝光的违规行为。所在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责令相关医疗机构暂停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并依法立案查处,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作出警告、罚款、停止相应执业活动的行政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健康证办理乱象屡禁不止。今年初,央视便曝光了某地存在的健康证办理乱象。从活跃在网络平台的“健康证办理”人员开始深挖,记者发现健康证替检“轻而易举”、大豆酱替代粪便样本也能蒙混过关,健康证成了一本“给钱就办”的生意经。此外,多家媒体也在近两年的不同时期聚焦健康证办理乱象。

邓勇表示,一些人因自身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但为了能从事相关工作或节省体检费用,可能会选择造假或违规办理健康证。同时,部分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或因招工困难,默许甚至协助员工违规办理健康证,以保证用工数量和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目前监管还存在漏洞,健康证的办理和监管涉及多个环节,部分地区存在审核流程不严格、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仅如此,当前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难以形成有效威慑。”邓勇补充道。

如何遏制

需要强调的是,健康证造假之所以会屡禁不止,除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之外,还因为违法成本相对较低。

张晓欣表示,对于那些购买和使用假证的餐饮从业人员,我们很难去苛求他们承担多重法律责任,但已有案例显示,相关部门会对他们采取行政拘留,这种处罚其实已经很严厉了。

对于聘用假证使用者的那些公司,他们本应严格履行证件核查义务。但这种核查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这些假证大部分都是纸面证件,这些公司其实是缺少渠道去核查的,我们对他们的审查义务也不能苛求过高。事实上,相关部门对用人单位很难进行处罚,除非是他们明知是假证,还允许员工去使用,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将进行比较严厉的行政处罚,比如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而对于制售假健康证的组织或者个人,则是一种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刑法里有制售假证件的相关罪名,可以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另外,还有一类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也分为两类,一是明知是假的还配合出具健康证,二是更改了体检结果,这两类行为如果情节非常严重,卫生监管部门也将吊销他们的卫生执业许可证。”张晓欣补充道。

健康证造假会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若持假健康证从事食品行业,可能导致食品被病菌污染,消费者食用后可能感染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健康证管理。邓勇认为,首先要严格规范健康证办理流程,加强对体检机构的管理,确保体检结果真实可靠。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康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便于相关部门实时查询和监管。

“其次,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对健康证造假行为的法律处罚标准,对造假者、协助造假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惩处,增加违法成本。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健康证的重要性以及造假的法律后果,提高食品行业从业者和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监督意识,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邓勇说。

张晓欣表示,对于如何减少甚至杜绝这一现象,一些地方其实已有探索,比如制作电子健康证。电子健康证基于相应主管单位搭建的一个系统,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出具电子健康证,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查验。“如果能通过线上平台和电子化的制证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此类造假事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