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京都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食品药品环境知产犯罪治理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在食药安全、生态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背景下,聚焦“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治理”议题,旨在通过经验交流、思想碰撞,进一步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源头治理与法治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本文为京都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闫淮南在论坛上的与谈发言,整理以飨读者。
闫淮南
我们扩张了京都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扩成食药环知,我办了几个环境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虽然王教授说这个非常专业,专业人士不到1000人。如果这类案件下下功夫,辩护效果很容易出来,有很多不起诉或量刑比较轻。我们最近办了一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案子。这个人做了十多年,赚了大千万上亿的钱。后来查实时,这个人跑到了国外。结果销售的上下游查都不实了,最后查的库存,最后定得比较轻。因为其他人判完以后,肯定有一个生效的判决,他回来也肯定不会重。这是一类。
由这个案例进行拓展,今天既然谈治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今天抛开辩护效果好外,也反映出任由这种案件发展,肯定会影响到社会秩序和安全。有一个细节,因为犯罪治理涉及到很多因素,我们讲了案件怎么移送和打击,这只是讲了一个方面。任何一个犯罪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堵塞这些原因,必须形成一个监督或治理的网。比如说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我给闺女买小马宝莉,买个正品花了100多块钱,被媳妇说了一顿,说在淘宝买十多元,效果是一样的。所以这类案件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治理也需要多方面,下面有请李主任讲讲综合治理的问题。
刚刚曹律师说AI,他是AI应用专家,现在是畅销书法律人必备的核心技能,AI书连续霸榜十几天了,我准备下一步请到京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