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碑林博物馆 展览陈列全新亮相,以崭新的面貌、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展示向观众展现碑石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老馆区到北区场馆,从单一的石质文物到多元的文物类型,该馆的全面开放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文化深度与广度的延伸。

老馆区:经典传承,底蕴深厚

老馆区一直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核心区域,这里保留着第一至第七展室、石刻艺术室和石刻艺术馆等经典陈列。这些展区不仅是该馆展品的根基,更是其独特魅力的源泉。

“十分清晰,比拓片还清楚。”有一群来自北京的书法爱好者跟身边的朋友一边赏析《开成石经》,一边互相交流讨论。据悉,这种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展示效果,得益于馆方在更新展柜和照明设备同时,还给所有碑刻展柜更换了“低反”玻璃。

第一展室围绕《开成石经》本体,以《开成石经》的刻立背景、迁移经过、历代保护和研究成果为主线,以七朝石经遗存、石经刊刻历史和儒家经典体系的形成为辅线,全面展现了《开成石经》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


《开成石经》局部


明代石经补字局部

第二展室陈列有清刻《孟子》《大学》《中庸》等碑刻,部分加装隔震设施,增设了多媒体设备引导观众了解碑刻细节。


第二展室

第三展室则陈列了汉《仓颉庙碑》、前秦《邓太尉碑》《广武将军碑》、隋《孟显达碑》、唐《道德寺碑》《李畅碑》《郢州刺史碑》《三阶大德禅师碑》、宋《大观圣作之碑》《德应侯碑》《折克行神道碑》、元《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京兆知府刘尚神道碑》等历代碑刻,聚焦碑刻形制的种类和发展演变。


第三展室


第三展室

第四、五、六展室主要展出历代石刻线画,士人、名家诗文书迹刻石,以及反映社会史、地方史、西安碑林史的史料碑刻。有细心的观众观察到,在文物隔壁展墙上看到一些精美纹饰,据馆方介绍它们来自平时观众不易发现的文物内壁,使展览兼具知识性、普及性和趣味性。


第四 展室


第四展室


第五展室


第六展室

第七展室陈列“关中本”《淳化阁帖》,增加了互动展项,配合展厅灯光和展览设施的改造,使观展体验更好。


第七展室

“石刻艺术馆”仍以“长安佛韵”为主题,展示长安地区的佛教造像碑和单体佛教造像。有观众发现馆方对部分文物说明文字和辅展内容进行了修订,还增加了多媒体设备和互动展项。新增北周保定五年范令造佛立像、唐力士像、唐11面观音像、唐法藏佛座等精品文物。


唐力士像


唐 11 面观音像


唐法藏佛座

步入“石刻艺术室”,暖色调的氛围使陈列在这里的画像石、石棺、石犀、石虎不再严肃,有观众评价展厅灯光和文物灯光的整体色调体验感更舒适,馆方介绍部分柜内的背板、说明牌和辅展墙的造型以及部分文物的说明文字和辅展内容进行修订,还增加多媒体设备和互动展项。调整后的李寿墓志和盖被分开展陈,志文和志盖上的文字可以近距离清晰阅读。


“ 石刻艺术室 ”局部


李寿墓志和盖

据悉,老馆区在保障文物安全为前提,遵循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将保护和展示相结合,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和参观路线,着力加强环境照明和文物低反玻璃,更换陈旧的展柜、展具,充实展览内容、完善辅展信息、增加互动展项,以期让碑刻文物的展示效果更好。

北区场馆:全新专题,多元呈现

北区场馆为西安碑林博物馆传统展品内涵注入新的活力。这里新开设5个专题展览,每个展览都从不同角度展现西安碑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这些专题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独特,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北区场馆一层的“星耀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碑刻珍品展”精选26件碑刻珍品,分为东、西两个展区。峄山刻石、曹全碑、皇甫诞碑、孔子庙堂碑、同州三藏圣教序碑、集王书圣教序碑、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玄秘塔碑等珍贵文物都展示在该展区中。


皇甫诞碑


多宝塔感应碑局


孔子庙堂碑局部

负一层的“汉字·书法·碑林——西安碑林文化历史展”陈列着630件(组)展品,展现西安碑林作为文化地标的独特地位。该主题展不仅展示汉字的演变历程,还深入探讨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让观众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正始石经(残石)、唐《集王书圣教序碑》宋金时期整幅拓本、北宋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北宋兴庆池禊宴诗、元代京兆府重修宣圣庙记等珍贵文物可在该展区见到。


曹魏正始石经(残石)


唐《集王书圣教序碑》宋金时期整幅拓本


负二层的3个专题展同样精彩纷呈。

“贞珉千年——于右任与鸳鸯七志斋藏石展”通过170件(组)文物资料,展现了于右任先生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贡献;鸳鸯七志斋藏石是于右任先生慷慨捐赠,用方寸文字记述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北魏历史画面。该展318方各类碑石中,著名的《熹平石经·周易》残石,便保存于该展区,是于右任所购,为现存体量较大一块,两面刻字共400多字,主要内容为《周易》的卦爻辞。此外,还有北魏武昌王妃吐谷浑氏、于仙姬、元均之、元保洛、元孟辉、元信、元晖、元宝月等大批北魏高等级墓志为首次公开展出。


唐人写经《熹平石经·周易》(残石)


北 魏“鸳鸯七志”展区


北魏武昌王妃吐谷浑氏墓志

“丝路石语——中古碑志与丝绸之路展”以128件(组)碑刻墓志为核心展品,让观众近距离领略碑志文化和石刻艺术的恒久魅力,该展区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一级文物,还有大批珍贵墓志为首次公开展出,如有来自丝路沿线古国的商人、僧侣、国王后裔等墓志及张弼、唐逊、吴德鄘、贾温等丝路贸易、“两市”贸易官员的墓志,西域鄯善国王后裔鄯乾、粟特后裔米继芬和曹惠琳、粟特萨保其子翟突娑等墓志,部分珍贵拓本也为首次展出。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展厅一角

“骧腾百世——昭陵六骏专题展”展厅,展厅内除“飒露紫”和“拳毛騧”流失海外,其余四骏“特勤骠”“青骓”“什伐赤”“白蹄乌”均为原文物。它们雄浑大气、刚健质朴,是唐初国家建构与跨文明交融的物质见证。该展厅不止陈列有昭陵六骏,还补充有陶马、昭陵相关的昭陵沙盘、昭陵御道图等介绍。


展厅一角


展厅一角

来源:文物陕西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