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迎来中国的支援
巴铁刚在战场上用中式装备打出大胜仗,咱们的另一个铁杆兄弟柬埔寨紧跟着就迎来了中国的“硬核支援”。5月12日,中国海军2万吨级的071船坞登陆舰“长白山舰”经过4天航行,稳稳停靠在柬埔寨云壤港码头,卸下了满满一船的“宝贝”——不仅有野战机动装备,更关键的是罕见的高性能地面防空系统,包括机动部署式要地预警雷达和反隐形雷达。
这些装备一落地,柬埔寨军方官员当场表态:云壤港基地及周边地区的对空警戒和防空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这场军援的背后,是中柬两国在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的首次实战化检验。这个基地可不简单,它是中柬2019年签署协议后,中方斥资扩建的现代化军事设施,不仅有深水码头、干船坞,还配备了发电厂等完整后勤体系。
中柬两国的军事合作
此次“长白山舰”靠泊,正是该中心挂牌运行后首次保障两军联演任务,标志着中柬军事合作从纸面协议迈向实战协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金龙-2025”联演规模空前,双方共投入2176名兵力,中方还带来了无人作战平台、机器狗等高科技装备,柬方则出动了重型火炮、高射炮等主力武器。这种深度协同不仅提升了柬埔寨军队的实战能力,更向外界传递了中柬互信的强烈信号。
具体到这次运送的防空系统,虽然官方未透露具体型号,但从“机动部署式要地预警雷达”和“反隐形雷达”的描述来看,这些装备很可能是中国近年来在防空领域的成熟产品。比如,中国的JY-27A反隐形雷达曾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其探测距离可达500公里,能有效捕捉F-22、F-35等隐形战机的踪迹;而机动部署式预警雷达则可快速展开,为重要区域提供实时空情监控。
这些装备的到来,让柬埔寨原本薄弱的防空网一下子升级到了“区域反隐形”级别,尤其是云壤港基地距离越南富国岛不到20公里,对周边空域的监控能力将直接覆盖泰国湾和南海部分区域。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应对传统空中威胁,还能对潜在的隐形战机形成有效威慑。
柬埔寨打乱了印度的计划
对印度来说,这无疑是一记“战略重击”。近年来,印度一边在南亚与巴基斯坦对峙,一边积极向东南亚扩张,试图通过“东向行动政策”在南海刷存在感。印度海军频繁访问越南、菲律宾等国,甚至向越南赠送退役护卫舰,还与澳大利亚、印尼举行三边海上安全研讨会,试图构建对华包围圈。
但柬埔寨的举动彻底打乱了印度的算盘:云壤港基地不仅扼守泰国湾咽喉,还靠近马六甲海峡,中国在此部署防空系统后,印度海军在南海的活动将面临更大压力。
更让印度头疼的是,柬埔寨与巴基斯坦一样,近年来已全面倒向中国军事体系——从陆军的山猫全地形车、SH-1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到海军的056型护卫舰,柬埔寨军队的“中式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双铁合围”的态势,让印度在南亚和东南亚两个方向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战略压力。
中柬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不过,中柬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军事层面。云壤港基地的建设模式开创了国际军事合作的新范式:中方仅获得部分设施的使用权,基地所有权仍属柬埔寨,双方通过共建共用实现互利共赢。这种模式既规避了主权争议,又让柬埔寨获得了现代化国防能力,同时为中国海军在南海的行动提供了可靠支点。
正如军事专家张军社所言,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的常态化运行,将“全方位提高柬埔寨的国防自主能力”,并为地区安全注入稳定性。此外,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明确表示,基地将向所有友好国家开放,包括日本自卫队的军舰也已计划停靠,这既展示了合作的开放性,也凸显了柬埔寨在大国博弈中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从巴铁到柬铁,中国在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再次印证了“患难见真情”的道理。当印度还在为如何应对两个方向的战略压力焦头烂额时,中国与友邻国家的合作早已从武器援助升级到体系化作战能力建设。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不仅让合作伙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更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