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甲骨文的“爽”字以一人双臂舒展、腋下火光跃动的形象,诠释着“明亮”与“畅快”的本义。古人以“爽”喻光明,以“昧爽”指黎明破晓,暗含从混沌到觉醒的跃迁。


而在彭州宝山村,“爽”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它既是自然馈赠的生态禀赋,更是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密码。


宝山村,这个曾被形容为“山高路险、光棍成片”的穷山沟,如今以“中国爽村”之名享誉全国。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更以“春看山花、夏避酷暑、秋观彩林、冬赏雪飘”的四季画卷,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其蜕变历程,恰如“爽”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既保留传统基因,又注入创新活力,最终成就一场乡村的“量子跃迁”。

“党建+”引领:从“荒山”到“宝山”的蝶变

宝山的振兴始于一场思想觉醒。上世纪70年代,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带领村民手挖肩扛5年,硬生生在陡坡上凿出715亩梯田,解决了温饱问题。此后,宝山人以“三问”(入党为什么?在党图什么?为党做什么?)和“四比四查”(比思想、比进步、比干劲、比贡献)凝聚共识,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量子纠缠”般的凝聚力核心。


三次创业的“叠加态”

第一次创业(1971-1997):整合村内资源,发展水电、矿产,建成西南最大村级水电站,奠定工业基础。


第二次创业(1997-2007):关停污染企业,开发温泉旅游,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型。


第三次创业(2008年至今):汶川地震后,以“新宝山精神”整合村内外资源,形成水电、旅游、康养多元产业,固定资产达109亿元。


这种“党建+集体经济”的模式,让村民变股民,通过工龄入股、风险共担等机制,实现共同富裕。2019年,村集体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茶水费”、全额报销教育医疗费用,真正让“爽”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六度聚变”与生态“量子纠缠”

宝山的“爽”,本质是一场自然与科学的共振。根据“爽学”理论,其“六度聚变”(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协同耦合)形成独特的生态量子态:年均气温15.7℃,森林覆盖率超90%,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达城市百倍,温泉富含氟、锶等疗愈元素。


这种“协同耦合效应”不仅吸引游客,更催生“五觉悦变”——视觉的山川云海、味觉的生态美食、听觉的泉声鸟鸣、嗅觉的草木芬芳、触觉的温泉暖流,构成多维度的“爽感矩阵”。

生态优势的“波粒二象性”


宝山人深谙生态资源既是“粒子”(实体资产),也是“波”(发展势能)。他们以“自然不足人工补”的理念,打造回龙沟景区、宝山绿道,将废弃矿坑变为露营基地,用“人工修复”补足自然短板,实现生态与产业的“量子叠加”。2023年,村集体旅游收入突破亿元,生态价值真正转化为经济动能。

“四个奇特”的文化基因解码

宝山的“爽”,更源自其独一无二的文化DNA:


神阙穴的地理奇点:位于龙门山“巨龙”腹地,连接三星堆与营盘山遗址,是古羌人南迁的“驿站”,三星堆铜矿的源头。


资源库的时空折叠:拥有冰川遗迹“飞来峰”、珙桐等古生物群落,温泉井深2500米,形成“地质博物馆”般的资源密度。


地貌态的象形密码:高空俯瞰形似古体“湔”字,湔江孕育了三星堆文明,让宝山成为长江文化的“源代码”。


文化类的基因突变:从黄帝、大禹传说,到羌汉交融的民俗,再到“爽学”论坛的现代学术建构,文化层累造就精神“爽感”。


这种文化“量子纠缠”,让宝山既保留古蜀文明的原始代码,又通过“爽村”品牌输出新文化范式。2023年出版的《宝山:中国爽村》文集,更将“爽经济”“爽科技”等概念升华为乡村振兴的理论体系。

未来乡村的“量子蓝图”

面对未来,宝山正以“新质生产力”重构乡村发展逻辑。


数字化转型:通过电商直播带货、景区流量监测,让“爽村”IP触达全球。


产旅一体化:规划森林康养、山地运动、四季研学,打造“全时全域爽游”场景。


共同富裕实验:探索“集体经济+社会资本”模式,吸引青年返乡,破解乡村人才困境。


正如量子物理中的“超弦理论”,宝山的振兴并非单一维度的进步,而是生态、经济、文化、治理的多维振动。它证明:乡村的“生长”不必遵循传统路径,而是可以通过激活“爽”这样的“量子态”,在古老基因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跃迁轨迹。


从甲骨文的火光到“中国爽村”的实践,宝山的故事重新定义了乡村的可能性。它不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翼的独立生命体。在这里,“爽”既是物理的舒适,更是精神的觉醒——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一场让土地重获“明亮”的量子革命。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400期

文字:《宝山:中国爽村》品鉴彭州 阳阳

图片:品鉴彭州 张勇 乔刚 张鸿 文德军

编辑:龙洋 责编:梁丹 审核:祁文静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