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张爱萍一家人正坐在电视机前吃饭,突然,电话响了,原来是秘书打来的,接通后,秘书说道:“您赶紧看看新闻吧,您被免职了。”
家人听到以后赶紧换了频道,果然,张爱萍被免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家人们就像炸开了锅,纷纷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此时的张爱萍表现的十分平静。
面对家人的询问,张爱萍缓缓的道:“不用担心,我没犯事,这是我提的要求,”随后便起身向门外走去,脸上露出凝重的表情。
1. 人物经历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爱萍被授衔为开国上将,可见其军功卓越,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总的来说,他是将军又是文人,在中国革命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1910年的张爱萍出生在四川省一个农民家庭之中,那时候的社会极其黑暗,农民基本上没有吃饱的时候,渐渐的,张爱萍的心中生出了反抗精神。
这种反抗精神是在他15岁上学的时候才被彻底激发出来,在达县中学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积极带领着学生们进行革命运动,第二年,他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因为在团中表现积极,对于组织上的任务非常的出色,在他18岁那年,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学生和群众的革命活动中。
经常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积极动员,在当地掀起了一股革命热潮,1929年,张爱萍接受组织的调遣来到了上海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
他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开展工作,传递重要情报,组织工人运动,但这个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危险,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张爱萍坚贞不屈。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气节,之后便参加了中国红军,在红14军1师中担任重要职位。
在每场战争中,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线,作战勇猛,即使自己身受重伤,只要是恢复了一点就着急到战场上杀敌,如此高昂的战斗意识一直鼓舞着士兵。
毛主席眼看张爱萍是个行军打仗的好苗子,但空有一番蛮力,于是就推荐他到红军大学进修,在那里,毛主席是他的第一任教师,教授给他很多的军事理论。
学成归来之后便参加了红军长征,在关键战役、战斗中,张爱萍总是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任务,为红军主力开道,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安全转移。
2. 建国之后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战争随处可见已经没有了,此时的张爱萍在其他岗位依旧发光发热,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随后,他便出任解放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
彼时,浙江沿海局势复杂,国民党残余势力时常袭扰,张爱萍迅速投入工作,整顿部队纪律,提升士兵军事素养,组织多次海防演练,严密布防。
在他的努力下,浙江军区的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地保障了沿海地区的安宁,让百姓得以安心开展生产建设,1954年8月,张爱萍担任浙东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战役:江山岛战役,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难度极大,张爱萍精心筹备,亲自勘察地形,反复研究作战方案。
多次协调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1955年1月,战役打响,他坐镇指挥,陆海空三军紧密协同,仅用一天时间就成功攻占一江山岛,迫使大陈列岛的敌军不战而退,
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此役彰显了张爱萍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也为后续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眼看张爱萍在国防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而此时中国的国防力量非常薄弱,就让他先后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主任等职,深入科学试验第一线,与科研人员并肩作战。
就在“两弹一星”的关键时刻,他多次担任核试验委员和现场总指挥,见证了核试验的成功,他还亲赴全国各地为第二炮兵和战略核力量的建设勘察选址。
着力推动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地球同步卫星的研制试验,为我国国防力量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是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一生。
3. 成为助手
1980年,时光的痕迹悄然爬上了张爱萍的脸庞,此时的他已步入古稀之年,岁月不饶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精力和体力都大不如前。
但他仍坚守在工作岗位,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任,继续为国防事业奔波操劳,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张爱萍的身体逐渐吃不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他。
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像以往那样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更难以满足国家快速发展对领导干部精力和体力的要求,经过深思熟虑,怀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张爱萍决定主动向中央提出辞职,在辞职信中,张爱萍诚恳地阐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坦言无法再以最佳状态为国家效力,中央并没有直接同意他的请求。
想着他还能再干个几年,不但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反而还让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看到这个命令之后觉得这个职位也是负责管理国防和军队的。
张爱萍就认为此时中国的发展很是需要人才,这个时候自己一走了之自己也会于心不忍,于是,他就在副总理职位上干了两年,两年之后深知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
他再次向中央提出自己的辞职报告,这个时候的张爱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中央已经将自己的接班人培养出来了,而且中国优秀的年轻奖励也需要一个职位展现才能。
如今自己已经干不动了,没有必要占着这个岗位了,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希望将机会留给更年轻、更有精力的同志,让他们能为国家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他虽有万般不舍,但深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新老交替势在必行,递交辞职申请后,张爱萍内心十分复杂,既为自己即将告别奋斗多年的岗位而感慨,又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中央收到他的申请后,高度重视,进行了慎重的讨论和研究,张爱萍多年来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国防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的离开无疑是一大损失,但中央也理解他的处境和想法,这件事情很快被杨尚昆得知,他深知张爱萍的军事才能,如此一来很很是可惜。
杨尚昆就对张爱萍说:你来当为的助手吧,随后,张爱萍出任副秘书长,为中国选拔优秀的国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