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每一个交通设施的设置,本应是保障安全的坚固防线,然而,近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北高架桥发生的一幕,却让人们对这一初衷产生了深深的思考。一座看似普通的 2.5 米限高栏,竟成了货车司机的 “噩梦”,引发了一场令人揪心的事故,将道路安全与交通管理的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5 月 11 日晚,夜幕笼罩着亳州大地,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或许已经进入梦乡,然而,在五马镇北高架桥,一场意外正悄然降临。一辆行驶中的货车,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头撞上了新设立不久的 2.5 米限高栏。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货车车头严重变形,整个车顶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 “削平”,现场一片狼藉,零部件散落一地。货车司机也在这突如其来的撞击中受伤,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从网友拍摄并流传开来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故的惨烈,变形的车头、扭曲的限高栏,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场事故的惊心动魄,也让每一位看到视频的人,都为货车司机捏了一把汗。
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迅速抵达现场,疏导交通,对受伤司机展开救援,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当记者就限高栏的设立方询问谯城区交警三大队时,民警明确表示,限高栏并非交警部门所设,而是由交通局出于保护桥的公路设施目的而设立,交警在此次事件中主要负责事故处理工作。随后,记者联系五马镇的交警,得到的同样是否认交警设立限高栏的答复,且对于具体是谯城区交通局还是亳州市交通局设立的,他们也并不清楚。据民警透露,由于限高栏设置较低,货车司机未能及时察觉,一头撞上,导致受伤,目前事故还在处理当中,司机的伤情也备受关注。
面对此次事故引发的关注,交通部门也给出了解释。记者了解到,早在 5 月 8 日,谯城区交警三大队和谯城区交通运输局就联合在当地媒体刊登了公告,称 S250 泗许高速上跨桥(即五马镇的北高架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亳州市交通运输局批准,于 5 月 11 日 10 时起对该桥实施限高 2.5 米的交通管制措施,同时提醒重型车辆绕行。亳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设置限高是因为该桥存在危险,担心大型车辆通过会压坏路面,影响桥梁安全。谯城区交通局公路科的工作人员则进一步说明,该桥经过检测被评定为四类危桥,按照规定,存在如此安全隐患必须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限制重型货车通过,而小型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依旧可以正常通行。他们还强调,在限高栏设立的两侧,包括五马镇以及从五马镇到桥中间,还有限高位置,都设置了通告,只是司机可能没有注意查看。
尽管交通部门有其设立限高栏的理由,但这起事故还是引发了广泛的争议。2.5 米的限高对于许多货车来说,确实较低,在实际道路通行中,不少货车的高度超过了这一限制。交通局称已设置通告,但在实际情况中,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在夜间,是否真的能够及时注意到这些通告,值得商榷。而且,仅仅因为设置了通告,就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司机未留意,似乎难以让公众信服。从保障桥梁安全的角度来看,限高或许是一种必要手段,但在设置限高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司机的安全,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同样是交通管理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此次事故发生后,交通局表示 2.5 米的限高栏并不会因为这起车祸而拆除,因为该路段需要维修加固,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设计完成后要报省里审批,之后才能招标施工,限高护栏还得设置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何加强警示措施,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提醒司机注意限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是否可以在周边路段增设更醒目的警示标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导航系统中推送限高信息,或者采用智能限高设备,对超高车辆提前预警等,都是可以探讨的方向。
亳州这起限高栏导致货车 “削顶” 的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道路交通安全,牵系着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交通设施的设置,更应在保障安全与确保通行便利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对于交通管理部门而言,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不仅要关注道路设施本身的安全,更要将司机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放在首位。而对于广大司机朋友来说,出行前了解路况,行驶中保持注意力集中,留意道路标识,也是确保自身安全的关键。希望在未来,类似的悲剧不再上演,每一条道路,都能真正成为安全、畅通的出行之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