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司法创新赋能生态治理,
打造“惩治+修复+预防”
一体化生态法治屏障,
让绿色法槌成为
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5月13日下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下简称上铁法院)与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徐汇区司法局、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徐汇区虹梅街道及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联合举办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正式揭牌成立上海首个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司法创新基地、徐汇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及上铁法院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点。上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肖伟琦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徐汇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等参加活动。
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司法创新基地
该基地由上铁法院、徐汇区司法局、徐汇区生态环境局、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联合共建,旨在整合司法、行政与产业服务资源,通过建立包容审慎监管、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修复、巡回审判、综合治理等机制,实施柔性执法,引导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加强绿色低碳技改抵扣赔偿损失方式的推广适用,助推困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涉企环境争议源头治理,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徐汇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
该基地由上铁法院、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徐汇区生态环境局、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协同打造,基地设立生态环境损害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推广碳汇认购、劳务代偿等替代修复模式,动员企业参与低碳实践;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跟踪、监督、执行等常态化管理机制,依法依规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涉及的生态修复在基地内开展。
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点
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点设于徐汇区虹梅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上铁法院将依托该平台开展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理,强化“以案释法”功能,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示范引领效应。
人大代表点评
王育松
今天揭牌的基地将生态治理与营商环境建设统筹推进,一方面以精准指导划定企业环保红线,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清单,让守法企业心无旁骛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异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碳汇认购等多元化修复机制,让破坏者转为修复者,真正实现“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基地的成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生态司法领域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不仅标志着多元共治的生态司法体系迈入新阶段,更为徐汇区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治理样本注入强劲动能。
供稿| 环资审判团队 尹康妮
编辑| 黄诗原
▲点击上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