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5月12日,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山头店镇山头店村的襄城县福地家庭农场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内,高级农艺师陈会玲正在查看麦穗叶片状态。种粮大户范勋旺调试着智能化灌溉设备,抗旱保苗工作有序进行。

“当前小麦受高温雨少的影响,大部分麦田仍需二次浇灌,传统大水漫灌会板结土壤,现在用滴灌带精准补水,配合秸秆覆盖,地里湿度能多保持3天。喷施‘磷酸二氢钾+抗旱剂’,也能提升小麦细胞保水能力。”陈会玲说道。

据悉,为确保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全覆盖,襄城县农业农村局组织8个区域站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结合不同地块实际墒情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提供“一对一”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并排查该县10589眼机井,对损坏的机井设施及时更换和维修,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

麦田里,麦穗在烈日下微微摆动,然而干热风带来的高温低湿和风力,让原本充满生机的麦田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应对干热风,襄城县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了农技专家团队分赴各个乡镇,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在汾陈镇闫留柱的麦田里,农技专家陈丰年正仔细查看麦苗的生长情况,并不时向闫留柱讲解应对干热风的方法。

与此同时,在库庄镇大庙社区高标准农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在种粮大户余兵华操控下腾空而起,沿着麦田匀速飞行,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白色的雾化农药,均匀地洒向麦田。

作为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一喷三防”通过科学配比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一次性实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有效提升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以前用人工喷洒,二十个人两三天都不一定能完成,效率低。现在有了无人机,只用两个人操作,一天能喷洒500—600亩地。”余兵华欣喜地说。

据介绍,2024年,襄城县采购20台最新型植保无人机用于支持农业生产,这些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喷洒系统和智能导航技术,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接下来,襄城县将持续密切关注干热风和旱情变化,通过科技赋能、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强化旱情、墒情、干热风监测调度,深化协同联动,指导群众积极开展抗旱自救,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苗亚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